
赛艇(rowing)是由一来自名或多名桨手坐在舟艇上,背向舟艇前进的方向,运用其肌肉力量,通过桨和桨架简单杠杆作用进行划水,使舟艇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赛360百科艇比赛多在江河湖泊等大自然水域中进行,舟艇上可以有舵手,也船圆克征粉斗永米木可以无舵手。赛艇比赛开始时,各艇在起航线后排齐。发令员观刚体速阿束发令后,各艇以最快的速度划向终点,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判定比赛胜负。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1775年,英国制订了首部竞赛规则并成立赛艇俱乐部。1829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泰晤士河上举亲紧普坚文打叶读行了首次校际赛留艇比赛,这被视为现代赛艇运动的起源。巴1892年,国际赛艇联另提烧合会在意大利叶乐计成立。1900年创务线诗东硫味立甚,巴黎奥运会将男子湖修之湖弦才病赛艇列为比赛项目。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设立女子赛艇项目,此后,赛艇赛握战根相采绝则皮事日益多样化,并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赛艇最高组织是国危均连论虽学利威际赛艇联合会,于1892年成立,总部设立在瑞士洛桑。
- 中文名称 赛艇
- 外文名称 rowing
- 类别 水上运动
- 起源地 英国
- 最高组织 国际赛艇联合会
项目介绍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1来自715年举行了第一次赛艇比赛。1775年 360百科由英国人制订了首部竞赛规则并律欢讲找孙欢代比成立赛艇俱乐部。1811年伊顿公学首次举行八人赛艇比赛。在刚刚结束的北速社完象己执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由唐宾、金紫薇、奚爱华和张杨杨组成的中国组合齐心协力、发挥神勇,最终以6分16秒06获得金牌,中国组合最终后来居上,获得了这枚宝贵的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己业督位酒它翻声在赛艇项目上获得的首个奥运冠军。

发展历史
1829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泰晤士河上举行了首次校际赛艇比赛,这被视为现代赛艇运动起源。 1892年国际赛艇联合会在意大利成立。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男子赛艇被列为比赛项目。1962年在瑞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赛艇锦标赛。1974年第4届世界锦标赛开始增设女子赛艇士局议速青团状话聚需项目。1976年第21届奥运会时,女子赛艇正式被列为比赛项目。奥运会赛艇项目、世界赛艇锦标赛、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国际赛艇联合会(FISA)。1892年成立于意大利的都灵。1923年迁往瑞止处知压践毛士,总部设在瑞士的纳沙特尔。1996年其总部迁往瑞士洛桑。联合会的宗旨是鼓励合理发展赛艇运动,加强各国业余运动卷艺员之间的友谊。现有会员国50余个,中国于1973年加入该组织。

项目特点
赛艇是运动员乘坐特制小艇,背向前进方向划进,在规定距离内竞速的一项划船运动。先到终点的艇为胜者。分为单人双桨、双人双桨、双人单桨无舵手、四人双桨、四人单桨无舵手、四人单桨有舵手、八人单桨有舵来自手几种项目。赛道以浮标分隔为宽12.5~15米的六条航道,直线距离男子为2000米,女子为1000米。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决定名次。两次抢先航行取消比赛资格。男子舵手体重不得轻于50公斤,女子舵手体重不得轻于45公斤,当体重不足时,应附加相应的加重物。
场地要求
全国性比赛
一、航道本身所需要的长度、宽度,必须是经过专业测量人员测量的,并有精确的平面
鸡诗液随较季门鲁汽既裂 图纸。
二、航道为静水,至少有6道,最好为8道。每道宽度为12.5-15米,最好为13.5米.
三、除有20儿读右诗可须事00米直线长度外,终点后至少有100米缓冲区域;起360百科点至发令塔,至少司有50米准备区域。航道两侧应各有5米的安全警戒区域。

因 四、航道水面半不应有水草、流动障碍物和明桩,水下两米以内不应有暗礁、暗桩。
五、水底如果均神神甲越同传限续封降均匀,水深不应少于2米,如不均匀,最浅处不应少于3米。
六、航道应设置浮标(阿尔巴诺系统)。浮标的间隔为10米或12.5米。它的表面应较柔软。若用塑料制基群儿木晶从紧千月海拉成球形,直径不应超过15厘米。若用聚苯乙烯制成方形,它的规格约为10厘米 X 10厘米 X 20厘米。浮标的颜色,最好是发亮的桔黄色。
七、起航区100并体法电掉例德棉米和终点区250米,浮标的颜色,应用红色。
八、从起点(零米)开始,每500米应有准确的距离标记。如该标记设在岸边,其规格为2 X 1米;如在水上,可用1平方米的轻塑料制作,固定在航道两侧。
九、起点100米处,应有两面白旗插在水鼓(或浮标)上,固定在航道两侧5米处,以标明起航区的终止。终微序础脸显运你土点线航道两侧5米处,应有两面红策旗固定在白色的水鼓(纸临屋或浮标)上,以标明全程终止。水鼓或浮标的规格为:直径40-50厘米。
十、起点和终点,均有清晰可见的标志牌,以便起点指挥舟艇排齐和终点判断名次。该牌的位置为零米和2000米。瞄准牌的规格大小,要视距离远近而定。颜色为黄底中间一道黑带。
十一、发令、终点、起点取齐,要有最基本的空间与遮阳避雨设施。
十二、最起码的扶船设施,能及时作10米前后的移动。
综合性运动会
一、每隔250米有一个分段距离标记。
二、每500米上空及终点后5米上空,悬挂空中航道牌。规格为长1米,宽60厘米。供担齐可用厚2毫米的金属网制作,以减少风的阻力。空中航道牌为黄底黑字,底部距水面不少于4米。
三、水下钢丝绳,每500米处有横向固定的连接设施,以防航道偏移。
四、有指导正确划行航向的设施——叠标。
五、分段记时塔,以便全程有精确的分段成绩。
六、起航浮桥或自动起航装置停她。起航浮桥的特点是稳定、伸缩灵活,全部设施都在水上,是多年来的较好起航装置。但仍需人工操作,体积较大。自动起航装置是近两年启用的新型起航装你训乎样置,它的特点是主要设施在水下,水上只有一个菱形栏斗,节省人力,而且运动员无法抢航,有利比赛按节奏进行。
七、发令塔。距起航线40-50米,在航道中线。发令员应站在高于水平面3-6米的平台上。有遮阳和避雨装置。
八、航道两侧,若离岸较近,应有消浪设施承陆点为垂练快长重定。
九、起点裁判塔。在起雷明察听奏虽香安械航一侧0米处,可坐四人。最好为两层,顶层供起点监视录象用。
十、终点塔。提西语著曾食仅氢距航道外侧约30米为好。如果少于30米,摄像对焦困难,超过35米,裁判观察困难。终点塔有阶梯式的终点裁判工作处。有摄像间,电子计时工作间、竞赛指挥间、解说员工作间、裁判员点困验号的早候控工作间、卫生间等。
十一、上下水码头四个,每个长30米,宽6米。码头平面高于水面约15公分。码头要力求平稳,一边上、下水时,另一边不要有太大的起伏。
十二、有停靠小船或摩托艇的码头一个。长15米,宽6米。
十三、有颁奖码头,它的长与宽,不低于一个上下水码头。最好有二个上下水码头的面积。
十四、有大型终点电子计时显示牌。如果是人工航道,它应在终点塔或主看台的对面,其规格约为12米 X 8米。
器材设备
通讯联络设备
一、如果没有内部电话连接,全国比赛,下列人员必须配备一个对讲机:总裁判、检查裁判长(2)、发令员、起点裁判、航道裁判(4)、终点裁判长,共10个。由于起

点联系频繁,为保证比赛不致延误和终断,有必要配备一对备用对讲机给发令于终点使用。
二、发令员有扩音设备,每一扶船装置上有一小喇叭,以便控制起航和对起点附近的水域进行管理。
三、如果没有自动起航装置,起点裁判与扶船人员应有小型联络设施,以便舟艇排齐。涪
四、终点应有音响设备,以通知舟艇已达终点。
五、至少应有6个手提喇叭供航道裁判和终点检录使用。
六、较完善的场地,分段计时、终点计时、终点大型电子计时牌的联络设备。
七、起终点摄像的联络设备。
八、广播、解说设备。
交通设备
一、航道裁判艇至少4艘,安全救生艇至少1艘。
二、综合运动会,应有颁奖艇一艘,并配备手提喇叭与对讲机。赛前还应配备一艘安全管理艇,在封闭航道慢驶,以管理水上交通。
三、运送备用桨交通工具。
四、运送裁判员交通工具。
五、小型面包车一辆。作为交通联络,编排及成绩处理人员专用车。
监视设备
一、终点摄象机及放像设备。
二、取齐与发令监视设备,它要求将发令员取旗和起航线上所有舟艇艇首排齐等两个镜头重叠在一个显示屏幕上出现,以便同时观察发令员和运动员的动作。另有立即重放的功能。
三、规模较大的综合运动会,从舟艇起航直至通过终点,均应有监视系统。
其它设备
其它设备和用具
一、检查用称艇衡器、调艇架、量桨叶厚度卡尺。
二、称体重用衡器(两套)以及遮棚。
三、裁判用桌椅(起点、发令、分段计时、终点、检查)。
四、加重物以及舟艇称量合格证标志。
五、照相设备及影集。
六、航道牌(20 X 18厘米)不少于10套。
七、打字机、印刷设备(复印机)和配套用具,记事板(不少于12块),文具。
八、抽签用具。
九、发令台大钟、黑板以及抢航或其它警告用标志6个(可用红球)。
十、多道次秒表10块。
十一、望远镜4个(总裁、发令、起点、终点)。
十二、风速仪3台(起点、途中、终点)。
十三、裁判用红旗8面(其中75X50厘米2面,有一面对角有白线,旗杆长一米,另6面为60X40厘米,旗杆长90厘米)。
十四、裁判用白旗6面(其中75X50厘米1面,旗杆长1米。另5面为60X40厘米,旗杆长90厘米)。
十五、裁判用手铃5个。
十六、裁判用雨具及遮阳用具。
十七、各种表格。
十八、在水下码头处,应有2米X1米的训练、比赛航道管理示意图,以提醒各队注意水上安全。
舵手规定
一、舵手是多人艇成员之一。因此,女子艇只能是女舵手,男子艇只能是男舵手。青年多人艇舵手年龄必须属于青年级别,成年多人艇舵手没有年龄限制。
二、舵手的最轻重量(穿比赛服),男子为55公斤,女子和青年为50公斤。舵手体重不足时,应增加相应的加重物。加重物应由静物组成,任何器材部件不能视为加重物。它必须放在最靠近舵手的地方。
三、加重物不得超过5公斤。
四、舵手(包括轻量级)至少应穿比赛服,在每天第一场比赛前1-2小时内称体重。检查委员会可以要求他们多次称体重。
运动员服装
运动员服装必须全队(男、女合为一个队)统一。每个运动员必须穿背后有本单位的标志的上衣。参加第一场比赛后,如进入下一轮次,不得变更。
赛后的检查
一、多人艇运动员的桨位,在预赛确定之后,不

得调换。下一轮赛后检查出调换桨位的舟艇,取消比赛成绩。
二、划完全程之后,运动员必须接受检查委员会对运动员的组成、舟艇的重量、加重物和其他规定的检查。拒绝检查,则取消该艇成绩。 运动员的兼项和替换
一、运动员可以兼项。
二、在预赛(或一次赛)开始至少2小时前,各队可以申请替换运动员。最好在预赛抽签确认时,就提出替换运动员,以方便竞赛安排。
三、替换运动员须遵循以下几点:(一)单人艇运动员不能替换。(二)多人艇运动员最多只能替换二分之一(包括舵手)。(三)同项目的多人艇运动员不能互换。(四)不能弃权一项去替换参加另一项比赛。
四、参加预赛后,进入下一轮比赛的运动员,不得替换。特殊情况下,因事故或急病,经大会运务组认定,报组委会批准后方可替换。替换者必须是本队已经报名的队员。
裁判人员
裁判员是竞赛工作的组织者和执法者,他们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竞赛质量,而且与本项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裁判员应认真执行《裁判员守则》 ,为竞赛的顺利进行和促进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作出贡献。
裁判员要努力做到:
一、认真学习规则和裁判法,掌握竞赛规程要求,明确岗位责任。
二、执行裁判工作时,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三、精神饱满,衣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文明,作精神文明的表率。
四、注重安全,遵守纪律,克服困难,为比赛顺利完成尽职尽责。
项目术语
正力(positiveforc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各种类型船艇的动力来源,有的是发动机有的是风帆。无论是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或一帆满风吹着风帆,其动力都是连续不断的。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却是断断续续的,因为运动员拉桨时,桨叶在水里有力的作用,这时产生推进船艇前进的积极力量,这是正力。当桨叶出水后,船艇只依靠惯性力作用,这里正力的作用消失。
负力(negativeforc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和其它船艇不一样,当运动员拉桨时,桨叶在水里可以产生积极的推进力。而桨叶出水后就没有推进力的作用,而且由于滑座的运动和身体质量的方向转换,对船艇产生一个很大的负力,这个负力对抗前进着的船艇,是一个消极力量。赛艇技术好与差的标志之一,就是要限制消极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积极力量。
划距(strokedistanc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指比赛中每划一桨船艇移动的距离,即比赛全程距离除以该艇所划的桨数。例如赛艇比赛全程为2000米,某艇共划了250桨,说明其每桨的划距为8米。因此划距反映了运动员划水的效果,它与运动员的划幅、桨频等因素有关。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应强调划距,从每桨的划分效果来改进划桨技术。
划桨周期(strokecycl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指次划桨动作的全过程。赛艇运动的划桨周期由桨叶入水、桨划分、某叶出水、回桨所组成。从运动员的动作来说,是提桨、拉桨、按转桨、推桨。整个划桨周期是连贯而不间断的。如果以每分钟划40桨计算,每一桨的周期时间约为1.5秒。划桨节奏(stokerhythm)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是指一个划桨周期内部各阶段速度和力量的比例。在一个划桨周期中,通常要求拉桨快而回桨慢,拉桨用力而回桨时放松。例如,假定每分钟划40桨,则每一桨的周期为1.5秒。划桨节奏要求拉桨用0.5—0.6秒,而回桨要用0.9一1秒。划桨节奏是运动员技术是否合理的标志
平桨(feathering)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是指运动员将桨叶平放在水面上,平桨时运动员身体放松,桨叶背面着水,桨叶的前面向天。平桨也是一种口令,当运动员在划进中,遇到障碍物或靠近码头需要停止划桨时,舵手或教练员可以用“平桨”口令,要运动员停止划桨。
回桨(recovery)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桨叶出水后,运动员两手轻快流畅地把桨柄向前推出。当两臂完全伸直把桨柄推过膝盖后,滑座才起动向前移,同时上体也随着自然前到下一桨的预备姿势。整个回桨过程中,桨叶水平地在空间前移,离开水面约15—20厘米。回桨时要求身体平稳、自然、放松,动作比拉桨的速度相对要慢,回桨与拉桨的时间比例约为2:1。如果一桨的周期为1.5秒,则回桨约需0.9—l秒,而拉桨为0.5—0.6秒。由于回桨时较为放松,使运动员每次拉桨都能得到短暂的体力恢复。因此可以认为回桨与拉桨是放松与用力的交替。
拉桨(drive,dull)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桨叶入水后,运动员的体重通过腿部用力传递到脚蹬架上,与此同时运动员动用各部分肌肉积极地拉桨。从肌肉用力的顺序看,一般认为拉桨开始时主要依靠腿部力量,然后是背部肌肉,最后是肩臂积极用力。蹬腿拉桨开始时,滑座在滑轨上向艇首移动,这时要求运动员充分利用自身体重,有如悬挂在桨柄上以便把力量全部传递到桨叶上去。从另一方面看,桨叶在水中的移动越小,划水的效果就越好。在整个划桨周期中,拉桨阶段是使赛艇推进的动力阶段,这个阶段要使运动员充分发挥其体能。
按桨(press)
赛艇技术名词,拉桨后,两腿在转道上蹬直,躯干在滑座垂直位置后仰35度左右。双臂曲拉至膈肌部位,双手用掌心轻夺桨柄移至腹部,用手腕关节作弧形下按动作,使桨叶迅速垂直出水。要求干净利落,动作快而轻巧。否则,桨叶掠水,会影响速度。这是赛艇划桨动作进入第2周期的准备过程。
桨叶入水(entry)
赛艇运动技术名词之一。运动员在回桨以后,自然地使两臂充分向前,桨叶的正面即划水面从向上已转向向前,桨叶与水面垂直或稍微前倾,利用桨叶的首身重量下落,两臂和两手则同时自然上抬.使桨叶切入水中,形成桨叶和桨颈没入水中的最佳深度。这时运动员通过抬体和手臂牵拉,迅速使桨叶抓住水,同时把自身体重和力量完全传递到脚蹬架上,使船艇受到力的作用而推动向前进。桨叶入水是一个划桨周期的开始,要求动作迅速而不是猛力,要求没有水花飞溅。
桨叶出水(releas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在两腿蹬直拉桨结束时,上体后仰大约25度,同时屈臂拉桨至膈肌部位。这时用掌心和掌根轻轻压桨柄,作弧形的按转动作,使桨叶从水中垂直地跳出水面,并迅速转成水平状态。这一按转桨的动作要求轻柔而迅速,使桨叶出水时干净利落,没有挑水或停顿的现象。因为拉桨结束后,船艇获得了推进力,正以最快的速度在滑行。如果桨叶出水的动作慢于艇速.就形成了桨叶挡水,从而影响艇的前进速度。
桨频(tempo)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指单位时间内的划桨次数。即比赛全程所划的桨数除以比赛成绩。从生物力学观点看,船速是由划桨频率和划距决定的。这两个变量又受到技术和器材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提高船速主要从划距和桨频两个方面提高,但是桨频不可能无限地增加,更不能为了增加桨频而降低划水的效果。赛艇比赛的桨频从30—40桨/分不等。以男子八人赛艇的桨频为最高,尤以起航时的桨频更为突出,甚至高达48桨/分。在训练中不同的桨频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训练强度。
倒桨(backwater,goastern)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赛艇正常划行时,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以桨叶正面拉桨,船艇则背着运动员方向前时。倒桨时,正好相反,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以桨叶正面推桨,船艇向着运动员前方即尾方向划进。倒桨通常在离、靠码头或其它应急情况时运用。
提桨(lift)
赛艇技术名词。将桨叶对水面转为垂直角度时立即提桨柄,桨叶自水面插入水中,深至桨颈为止。人体重心从蹬脚板上用力蹬腿迅速后移,手臂与背肌同时间后用力牵拉。要求动作迅速有力,扎住水的支撑点,使舟艇受水支撑点的反作用力而被推向前进,是周期性划桨时发力的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