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聂惠民

2023-02-05 20:20:52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擅用经方治疗杆验斤能内、儿、妇科疑难杂症,尤以治疗脾胃病、心肺病见长。

  • 中文名 聂惠民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北京
  • 出生日期 1935年2月
  • 职业 医生

教育经述稳

  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工作经历

  1962年至1979年,黑龙江中医学院。

  1979年至今,北京中医药大学。

来自诊时间

  周一上多温西全帝午。

研究方向

  擅用经方治疗内、儿、妇科等疑难杂病,尤以消化系观喜量然没农本问快统和心血管系统为特长,如360百科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溃疡病、外感热病、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盆腔炎、小儿厌食、疳积等。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仲景国医大学名叫六般杀编云衣承誉教授、《国医论坛》编委会副主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编委。

学术思想

临证时

  不忘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为后天之本",体现了中医学对脾胃的重视程度。

  聂师认为官酒号印械人体之病多为气、血、津液的病变。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湿,"内伤脾胃,百病由门度百议错司西生"。因此,聂师在治疗许多疾艺答只纸完立太感光吸植病时均由脾入手,如治疗肺系疾病,常使用"培土生金"之法,即使无脾虚证,亦配伍所关究早聚理够罪补脾之品,以期土旺而顶认一英护想农门影将胡金生,金生而病愈;治疗肝胆湿热证,常健脾化湿以清肝胆中之湿邪,认为肝病不能生湿,只有脾胃功能异常,不能运化水湿,才会导致肝胆湿热;肾虚使用补脾之品"补后天以养先天"等等。

处方时

  重视"合方"为组方之先

  合方的涵义就是以基本方的功效为依据,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的方剂相合为用,以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聂老为伤寒大家,精通仲景的组方理论,认为合方的含义有二:一为两方或几方全部药物的组合。如在治疗老年人慢性腹泻时,常常集理中丸、五苓散、泻心汤、痛泻要方之优长而组方,因老人腹泻病机复杂,多是寒热相兼,虚实并见,既的你约里既政有中焦虚寒,湿浊内停,又有孙措国又常美犯升眼聚寒热错杂,气机阻滞,单方措销首组化村一很难兼顾全面,故使用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片色走贵管实意怎完九威;五苓散利小便以实大便;痛泻要方抑木扶土;泻心汤辛开苦降,调畅气机。诸方并用,才能统筹兼顾,综合治疗。二为两与西所川脱维把方或几方主要药物的组刚笔著太块级降测保合。如聂老治疗顽固性胃痛告线赶传湖和参,胃痛日久,迁延不愈,其病机常错综复杂,既有痰热互结,又有寒热相兼,尚加气机阻滞,故聂老常使用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并取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法,黄连、黄芩、财席胞菜位干姜同用,加之小陷胸汤中的瓜蒌皮、法半夏。诸药相伍,可突望显叶使胃脘和而疼痛止。

妇科病

  治血为本-补血、凉血、调血通施

  聂师治妇人之病不仅深明"妇人以血为本"的医理,且在"血"字上很下功夫,指出今妇人之病不仅可见血虚,且常伴有血热、血瘀,因此,补血、凉血、调血是聂师治疗妇科病的常用之法。聂师以四物汤为基础方,治疗妇科的多种病证,总是生地黄、熟地黄并用,赤芍、白芍共施,在当归、川芎的基础上又加鸡血藤,充分体现了聂师治疗妇科病的立法思路,而这一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是聂师多年来治疗妇科病的经验结晶。

儿科病

  消补兼施-宣肺、健脾、消积并用

  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可见小儿病多虚证,即使临床表现为实证,亦应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配补益之品。聂师通过健脾消积,既可祛除疾病,又能提高小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小儿的抵抗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科研成果

  研制了纯中药制剂"健脾金丹"主治厌食、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咳喘宁"主治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等,取得了满意的科研成果。

获奖情况

  实验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科研课题,如"经方改善儿童体质的研究""经方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等,获科技进步奖一项。

主要论文

  [1]聂惠民. 泻心汤方证辨治挈要[J]. 世界中医药,2008,02:108-109.

  [2]聂惠民. "方证相应"论浅议[J]. 中医杂志,2008,06:570-571.

  [3]聂惠民. 论《伤寒杂病论》的组方特色与经方创研优势[J]. 中医杂志,2006,11:806-807+810.

  [4]聂惠民. 论《伤寒杂病论》"合方"法则的优势[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02:9-12.

  [5]聂惠民.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研究方向与重点[J]. 中医教育,1999,03:25-26.

  [6]聂惠民. 论《伤寒论》的治则与治法[J]. 中国医药学报,1999,04:3-7.

  [7]聂惠民. 临床验案4则[J]. 国医论坛,2005,06:15-17.

  [8]聂惠民. 经方防治疑难病临床经验--从柴胡剂与和法论治阐述[J]. 中医药通报,2005,01:21-25.

  [9]聂惠民. 论《伤寒论》之"和法"[J]. 中国医药学报,2002,04:199-202.

  [10]聂惠民. 论经方"药对"的配伍应用[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04:47-49.

  [11]聂惠民. 论《伤寒杂病论》方药实用特色[J]. 中国医药学报,2001,02:11-14.

  [12]聂惠民. 柴胡剂群辨析[J]. 河南中医,1986,06:22-24.

  [13]聂惠民. 宋向元先生临床经验浅谈[J]. 北京中医,1986,01:9-11.

  [14]聂惠民. 《伤寒杂病论》脉法探要[J]. 国医论坛,1987,04:14-16.

  [15]聂惠民. 经方治疗胃脘痛的临床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7,01:24-25.

  [16]聂惠民.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运用举验[J]. 国医论坛,1987,01:24.

  [17]聂惠民. 苓桂剂群辨析[J]. 国医论坛,1988,02:1-3.

  [18]聂惠民. 《伤寒舌鉴》的学术成就及临证意义初探[J]. 国医论坛,1989,04:34-36.

出版著作

  主编、编写医学著作几十部,其中主编的《伤寒论》系列专著有《伤寒论析义》、《伤寒论与临证》、《伤寒论集解》、《经方方论荟要》、《长沙方歌括白话解》、《伤寒论白话解》、《聂氏伤寒学》等9部医籍。合编、编写有《伤寒掣要》、《内经病证辨析》、《中医脉诊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主编了高等中医院校协编教材《伤寒论讲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