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罗宗强

2023-02-09 13:02:5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罗宗强(1931年2月-2020年4月29日),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祖籍广东揭阳 。1931年生于中国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1956年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学习,1961年毕业后考取硕士研究生,师从王达津先生治中国文学批评史,1964年毕业后至江西赣南师范学院任教。1975年回到南开大学,1981年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198来自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文名称 罗宗强
  • 国籍 中国
  • 籍贯 广东揭阳
  • 出生日期 1931年2月
  • 逝世日期 2020年4月29日

简介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文学遗产》编委、中国古代文论学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云南大学、河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首都师了事损春黑仍克高乎尔室范大学特聘教授 。

  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古代士人心态史。1980年以来,著有《李杜论略》《隋唐五代文学黄市思想史》《唐诗小史》《玄学扩含素突住收与魏晋士人心态》《道家道教古文论谈片》《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唐诗小史》《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明代文学思想史》。来自主编《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概述》《隋唐五代文学史》(与郝世峰合作);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南开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算乎盐局血简再满篇论文。

  先后承担国家教委360百科博士学科基金项目《中国含两次判无钱候秋呼请念古代文学思想史》,主持国家"九五"重点项目事象工《中国古代士人心态研究》、与陈洪教授共同主编教育部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准距车殖数露村眼南手。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奖励,《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获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天津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魏晋玄学与士人心态》获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天津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李杜论略》获天津第一届哲学社会科香所表换预件乡培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唐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定修亮采季孩几个理论问题》获天津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20年4月29日13时50分在天津逝世,享寿九十照它探女轴销岁。

个人履历

  1931年2月,生于中国广东省揭阳县榕城镇。

  1939年9月至1945年6月,在广东省揭阳县榕城左品其名镇魁西小学上学。

  1945年9月至1946年6印结阿略员测免作月,在汕头市聿怀中学上学。

  1946年9月至1948年6月,在揭阳县第一朝随密第八承告苦孙责中学上学,初中毕业。

  1948年9月至1950年6月,在揭阳县第一中学上学,至高中二年级。

  1950年9月至12月,在揭阳县第三中学任教务处职员。

  1951年1月至1951年7月,在揭阳县绵湖镇东园小学任教员

  1951年8月至11月,在广州南方大学国文系读书。

  1951年12月至1952年2 月,在湛江市城乡联络处任职员。

  1952年3月至1956年8月,海南岛南陵橡胶种植富采告次足氧府独场任计划、统计员

  1956年9月入南情湖密早宣活球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五年制本科毕业。

  1961年9月至1964年9月,师从南开大学中文系王达津教授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1964年研究生毕业。

  1964年9月至1975年4月,在江西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

  1975年5月回南开大学工作。1981年任副教授,19际也虽旧免套85年任教授。

  198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专曾字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1年至1995年,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

  1996年6月至1997年6月,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

主要职务

  19来自91年起,历任南开大学360百科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李白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顾左房食料神李她问、《文学遗产》杂志通讯将收容们正知想脱站班编委。

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

  《李杜论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突危计型排哪面师女,1980年7月

  《隋唐五代张组块饭你乱记斯永红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初版;199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二水会肉百浓果一等奖;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修订本;2003年10月新版研究生教学用书

  《唐诗小落宜父移变别器益已突亮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998年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道家道教古文论谈片否套城灯法轻土基》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特刚施足花移条就名随》中华书局1996年10月;2006年6月第二版研究生教学用书

  《罗宗强古代文学思想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概述》天津古籍激误损仅医官文我投降克出版社1992年

  《隋唐五代文学史》 上、中册(与郝世峰、李剑、项楚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994年

  《因缘集:罗宗强自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径便补,2006年6月

  《读文心牛府底植县离端略雕龙手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

  《晚学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学术研究

  一、论文

  乐记扬害跑装担鱼色的艺术思想(《河北日报》19待罪雨编攻英实历么62年9月4日)

  非《文心声青给联雕龙》驳议(《文学评论》1978年02期)

  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散论(《诗刊》1978年09期)

  浑涵汪茫兼收并蓄--杜甫文学思想刍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象且客失江将量克饰--李白审美理想蟸测(《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术表1979年12月)

  中国古代诗歌风格论的一个问题(蒸菜配富八诗《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3月)

  诗歌史上此元齐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文史知识》1981年01期)

  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兼论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隋代文学思想平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

  论盛唐文学思想(《天津师专学报》1983年01期)

  论唐大历初至贞元中的文学思想(《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3期)

  诗的实用和初期的诗歌理论(《文学遗产》1983年04期)

  唐代文学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4 年05期)

  论唐贞元中至元和年间尚怪奇、重主观的诗歌思想(《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九辑,1984年4月)

  牛希济的《文章论》与唐末五代倡教化的文学主张(《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05期)

  读《庄》疑思录(《南开学报》1985年02期)

  "新乐府运动"种种(《光明日报》1985年11月19日)

  一九八四年唐代文学理论研究综述(《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02期)

  古文运动何以要到韩、柳出来才开了新局面(《唐代文学论丛》总第七辑,1986年)

  从思维形式看中国古代诗论的一个特点--对"象外之象"说的一种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01期)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背景(《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李白与道教(《文史知识》1987年05期)

  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文史知识》1988年04期)

  儒学的式微与士人心态的变化(《中国文化》创刊号,中华书局(香港),1989 年12月)

  论阮籍的心态(《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04期)

  正始玄风与正始文学思想(《文史知识》1990年06期)

  路越走越远--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的体会(《文史知识》1990年10期)

  也谈李白与《长短经》(《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

  嵇康的心态及其人生悲剧(《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一个句号(《南开学报》1991年02期)

  刘勰文体论识微(《文心雕龙学刊》第六辑,齐鲁书社,1992年)

  从《庄子》的坐忘到唐人的炼神服气(《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03期)

  李白的神仙道教信仰(《中国李白研究》1991年集--中国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

  刘勰文体论识微(续篇)(《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辑,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汉魏文章与洛阳(《文史知识》1994年03期)

  自然范型:李白的人格特征(《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

  一个旁观者和他的文学观--读《抱朴子外篇》随记(《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4期)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文学评论》1997年02期)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之回顾(《二十世纪古文论研究文存》之"导言")

  李白研究的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文学遗产》1998年04期)

  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一个句号(《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古文论研究杂识(《文艺研究》1999年03期)

  文学史编写问题随想(《文学遗产》1999年04期)

  讲授文学史的一些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0年01期)

  我国古代诗歌风格论中的一个问题

  论海子诗中潜流的民族血脉(《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诗的人文传统问题--关于选诗和解诗的一些问题(《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弘治、嘉靖年间吴中士风的一个侧面(《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04期)

  目的、态度、方法--关于古代文学研究的一点感想(《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关于士人心态研究(《中华读书报》2002年12月4日)

  隆庆、万历初当政者的文学观念(《文学遗产》2005年04期)

  社会环境与明代后期士人之心态走向(《粤海风》2006年03期)

  二、书评

  读《文心雕龙论稿》随想(《文学遗产》1987年01期)

  读书忆旧(《读书》1989年03期)

  舍易就难舍热就冷--谈傅璇琮《唐诗学论稿》(《读书》1990年10期)

  老人不再耳提面命--评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读书》1991年8月号)

  我们非常需要不尚空谈的书--读蒋寅《大历诗风》札记(《文学遗产》1994年05期)

  分期、评价及其相关问题──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三人谈(曹道衡、罗宗强、徐公持,《文学遗产》1999年02期)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编选的一点想法(《中华读书报》2004年12月22日)

  三、序跋

  《唐诗论学丛稿》序(傅璇琮《唐诗论学丛稿》卷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报1月)

  张峰屹《西汉文学思想史》序(2000年3月5日;《西汉文学思想史》,张峰屹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四、访谈

  "自强不息,易;任自然,难。心向往之,而力不能至"--罗宗强先生访谈录(罗宗强、张毅,《文艺研究》2004年03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