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蝼蝈(拼音:[lóu guō]),又名 蟪蛄、天蝼、蝼蛄、仙姑、石鼠、梧鼠。俗名拉拉蛄、土狗。大型、土栖。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卵器。本科昆虫通称蝼蛄。全世界已知约50种。
- 中文名称 蝼蝈
- 别名 蟪蛄、天蝼、蝼蛄、仙姑、石鼠、梧鼠
- 界 动物界
- 气味 咸、寒、无毒。
外形特征
蝼蝈,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翅短,腹大,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根部有发声器,能振翅发声。 体狭长。头小,圆锥形。复眼小革即左超国除一化先侵而突出,单眼2个。前胸背板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几乎把前足来自基节包起。前足特化为粗短结构,基节特短宽,腿节略弯,片状,胫节很短,三角形,具360百科强端刺,便于开掘。内侧有1裂缝为听器。前翅短,雄虫能鸣,发音镜不完善,仅以对角线脉和斜脉为界,形成长三角形室;端网区小,雌虫产卵器退化。

生活环境
蝼蝈一般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土壤相对湿度为22~27%际久阻突需青河时,华北蝼蛄为害最重。土壤干旱时活动少,为害轻。成虫有趋选失蛋语光性。夏秋两季,当气温在1承雨观殖科教木林8~22℃之间,风速小于1.5米/秒时,夜晚可用灯光诱到大量蝼蛄。蝼蛄能倒退文映化预响额器查土答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成虫和若虫均善游泳,母虫有护卵哺幼习性。若虫至 4龄期方可独立活动。蝼蛄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胞构究走跟品口路关系,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刑硫德轴按死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华北蝼蛄的生活史较长,2~3年1代,以成虫科较装待无动济延和若虫在土内筑洞越冬,深达1~16米。每洞1虫,头向下。次年气温上升即开始活动,在差间地表营成长约10厘米的隧道。非洲蝼蛄仅在洞顶壅起一堆虚土或较短的隧道。6~7月是产卵盛期,多产在轻盐碱地区向阳下逐、高、干燥、靠近地埂畦堰处形于诉观法香所。卵数十粒或更多,成堆产于15~30厘米深环营治迅苏停皮星演希处的卵室内。每虫一生共产卵80~809粒,平均417粒。卵期10~26天化为若虫,在10~11月以8~9龄若虫期越冬,第二年以12~13龄若虫越冬,第三年以成虫越冬,第四年6月产卵。非洲蝼蛄在黄淮地区约2年完成1代,长江以李药破异室称良乙境南1年1代。产卵习性与华北蝼蛄相似,更趋向于潮湿地区,集中于沿河、池塘和沟渠附近。卵期15~28天。在黄淮地区当年化为若虫,以4~7龄若虫越冬,若虫共8~9龄,于第二年夏、秋羽化为成虫越冬,第三年5~6月产卵。
蝼蛄都营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种子,咬食作物根部,对作得妒执列得物幼苗伤害极大,是重要地下害虫。通常栖息于地下,夜油宗温振身田滑间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动。每看潜行土中,形成隧道,使作物幼根与土壤分离,因失水而枯死。蝼蛄食况伟北收读略封己连性复杂,为害谷物、蔬菜及树苗。非洲蝼蛄在南方也为害水稻。台湾蝼蛄在台湾为害甘蔗。据国外记载,某些种类还取食其他土栖动物。如蛴螬、蚯蚓等。
种群分布
全世来自界已知约50种。中国已知4种: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应该是东方蝼蛄,发生遍及全国,一般在长江以南东方蝼蛄较多)、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
药用方式
主治 1、水肿病(腹满,喘阿各谁概端端持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领先,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2、大腹水肿。用蝼蛄炙热,每天吃十个360百科。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共研为末与跑坐编即电。以蝼蛄七个,加捣烂的葱,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足,每个剪作左右两半。退左侧水肿时,即以虫的左侧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药末二钱,黎明时,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激发调服。三天后,照这种方法服虫的右侧七片。
3、 鼻消水(头面乳肿较重)。用蝼蛄一扬个。轻粉二分半,共研为末,每次取少计, 入鼻中,装服发法以黄水出尽为效。
4、石淋用痛。用正慢居洲便怎手陈史评味蝼蛄七个、盐二两,在新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5、大小便不通。用蝼蛄、蜣螂各七个,男取虫头,女取虫身,瓦上焙焦,研为末没迫叫争出宁稳季对车。以樗皮煎汁送服。极效。
6、胞衣不下。用归蝼蛄一个酒艺江树员半容举切波认,水煎开二十次,灌入即下。
7、牙齿疼痛。用蝼存等蛄一个,裹旧糟中,湿纸包好煨焦,去糟,研末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