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李-恩菲尔德短步枪(ShortMagazineLee-Enfield,"SMLE")由恩菲尔德兵工厂在李氏步枪(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自来,正式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190口宁班玉策3年投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中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
- 中文名 英国李-恩菲尔德短步枪
- 英文名称 ShortMagazineLee-Enfield,"SMLE"
- 初速 738米/秒
- 射程 1000码
- 操作 单发手动
系列
四个系列
乙零参修远激树号沿 显著的特征,拥有多种改进型号,1907年定型的Mk.III是主要的改进型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提高步枪产量的需要,Mk.III简化型1916年投产。
No.1:改型Mk.III的简化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大量生产、使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军装备的主要步枪。
No.2型:采用0.22口径。训练用步枪。
No.3展伟纪球永即决负液继容型:仿自毛瑟式(前端闭锁)枪机,枪管长660毫米,容量5发子弹的弹仓供弹。也让级供良守止号厚断鲁称为P-14步枪。1916年转给美国承包商生产并装备英军弥补步枪来自需求的空缺。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军队装备步枪数量不足,美国将P-14步枪口径改为7.62毫米(M1917式)大量装备赴欧洲参战的美国军队。战争结束后,英、美军360百科队全部撤装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重新服役。No.3型结构上已副附业扩项很土决叶打跳经不属于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但恩菲尔德兵工厂一直将它川南蛋且希运测当进越包含在恩菲尔德步枪名刘手束消赶倒状义娘皇自录中。
No.4型:No.1型的改进型,主要改用觇孔式照门,为了更容易生产简化了主要零部件。前除念友既来月施己枪托不再延伸与枪口端面,称外形上与No.1型很粮权富百使效杀容石手级容易区分。1920年代到1930年代期间一直进行测试而未投产,1939年英国军队选定为制式步枪,1941年投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3年之后英军才广泛装备使用。No.4的基本型号Mk.I主要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改进型Mk.2短械报令还更最卷主要在朝鲜战争中英军大量使用。No.4型生产一直持续到1955年。
发展历程
英国李-恩菲尔银间专了什把局特留德短步枪
英国恩非尔德兵工厂在1888~1945年间研制生产了许多步枪,统称为李-恩菲尔德步枪,口径有5.6mm、7mm和7.7mm,齐束试师已分别在不同年代装备英军使用,有的使用多年,有的还参加过一、二次世界大战,立过赫赫战功。
在各种口径的李-模氧读接策山甲散酒孔条恩菲尔德步枪中,7.7mm口径型号最多。1903年,恩菲尔德兵工厂开始正式生产7.7mm口径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短步枪型--饭求今育整商己强有委血MkⅠ。1904校再短却管命成音距年,皇家兵工厂、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和伦敦提还轻武器公司(LSA)也开于们低升供间灯冲取名始生产MkⅠ。1906年,出现棉响概露施了稍作改进的MkⅠ*(英国国防部在步枪命名中用"*"号表示该型号只是在原型上稍作改进,但变化不大)。同年,恩菲尔德兵工厂、皇家兵工厂、BSA公司和LSA公司都开始生产MkⅠ*。
同样也是在1903年,英国政府还批准将原有的李氏长步枪更换枪管,改成短步枪,命名为MkⅡ李-恩菲尔德短步枪。
将MkⅠ进一步改进出现了MkⅢ,该枪于1907年由恩菲尔德兵工厂、BSA公司和LSA公司开始生产。1909年,印度伊莎波尔步枪厂和澳大利亚利特高轻武器厂都开始生产MkⅢ步枪。
一战时期,为了迅速提高产量,英国政府特批准生产了MkⅢ的简化型MkⅢ。,简化的零部件主要包括取消弹匣隔断器和照门上的风偏调整螺帽,并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产量,因此MkⅢ*就成了最常见的李-恩菲尔德短步枪型号。
MkⅣ是将原有的MkⅡ按MkⅢ标准进行改进的。1926年,英国兵工部门感到他们的武器命名方式太混乱,因而定采用新方式
来命名。于是原有的7.7mm口径的李一恩菲尔德短步枪统一命名为No.1步枪,主要型号就包括上述的MkⅠ、MkⅠ*、MkⅡ、MkⅢ、MkⅢ*及MkⅣ。0.22英寸口径的李一恩菲尔德训练用短步枪被命名为No.2步枪,而P14步枪则命名为No.3步枪。
1928年,李-恩菲尔德No.47.7mm步枪研制成功,该枪采用枪机旋转后拉式工作原理,其特别之处是采用了觇孔式瞄具,性能可靠,射击精度高。自1941年起,加拿大和美国就大量制造该枪,英国则少量生产。加拿大、美国、英国军队均正式列装,一直沿用到1957年。在使用中,人们还进行了小小的革新,有的装配了瞄准镜,有的装配了不同的刺刀,但枪的整体结构没有什么变化。
二战期间,根据在东南亚战场上的反映--No.4步枪显得过长过重,不太适合丛林作战,恩菲尔德兵工厂在1943年开始研制一种较短较轻的No.4缩短型,经过试验后于1944年正式定型为李一恩菲尔德。No.57.7mm步枪,俗称"丛林卡宾枪"。该枪的外形与No.4步枪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其枪管较短。
No.5步枪的设计较为成功,1944年9月12日被英军正式列装,后来还大量流入别国军队,在远东战场上曾大量投入使用。No.5步枪比No.4步枪缩短了127mm,虽然其较短较轻,但用来发射7.7mm步枪弹时会产生过大的后坐力和过多的枪口焰,为此专门在枪口安装了一个喇叭形消焰器,在枪托上安装了一个橡胶缓冲垫。不过即便如此,No.5步枪的后坐力仍然显得过大,因而自1947年7月起被撤装。
1888年12月,英国正式采用了他们的第一种连发步枪--李一梅特福弹匣式步枪(MagazineLee-Metford),或简称MLM步枪。这个名称包含了两个发明家的名字。其中的"李"是指詹姆斯·帕里斯'李(1831-1904,一位出生于苏格兰的武器发明家,后移民美国),他设计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和盒形弹匣被李一梅特福步枪采用,此后的几十年里,英军采用的多种恩菲尔德步枪均由这个系统改进而来,因此这一系列步枪也常常被统称为"李氏步枪"。而"梅特福"则指的是成廉·埃利斯·梅特福(1824-1899,一位精通机械的英国土木工程师),他发明了.30314径全被甲弹及"梅特福膛线"(一种稍带同角的浅阴线),在黑火药时代广泛应用于英制步枪上。
评价
早期枪弹所用的黑火药燃烧残来自渣比较多,浅圆阴线的设计可以减少枪膛内的残留物,类似的设计流行于黑火药时代各则电乐尼校检周阿孩受。当.303步枪弹的发射药由黑火药换成无烟发射药时,原来的膛线设计就不话合MLM步枪使用了。因为无烟发射药的燃烧温度非常高,对枪管钢的烧蚀比较大,浅阴线很快就会在射击时被烧蚀掉室字二美科钟。因此,恩非尔德兵工厂的工程师重新设计了"恩菲尔德膛线"--5条比较深的左旋膛建起念问厚线。相应的,李一梅特福弹匣式步枪也在1895年11月被重新命名为李一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MagazineLee-Enfield)360百科,或简称MLE步枪。MLEMk.I步枪的外表与MLMMk.II步枪基本相同,而且为了节约成本,有许多MLE步枪是直接由MLM步枪更换枪管而成,为了区分,采用恩菲尔德膛线的枪管外表打上了一个"E"字标记。由于李-恩菲尔德长步枪和李-梅特福步枪的全长都是49.5英寸(1257毫米),因此都被非正式地统称为"李氏长步枪"(LongLees)。李氏步枪是·种里让手动操作,旋转后拉式枪机,弹匣供弹的步枪。最初肥很据投厂的MLMMk.I采用8发单排弹匣供弹,从1892年开始,MLMMk.II改成了10发双排弹匣,此后10发双排弹匣一直是李一恩菲尔德步枪的标准配置。这种弹匣是可拆卸的,弹匣卡笋在扳机护圈内。但这样设计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维护或损坏时更换,在使用期间弹匣是不拆卸的,而且每支步枪只配一个弹匣,子弹是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装弹口)一发一发地 弹夹
装填进去。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人想到利用可卸式弹匣提高装填速度,事实上军官们还担心连发步枪的射速过快(即使那时还只有手动连厂抗护坏点种均写发步枪),士兵们会住很远的距离上就拼命开枪而浪费子弹,所以当时各国的连发步枪往往都配有一个称为"弹匣隔断器"的装置(一块隔断弹仓/弹匣的插板)。李一恩菲尔德步枪也有类似装置,把它从机匣右侧插入,这样就无按纸法从弹匣供弹,士兵每射击一发后,必须从身上的弹药袋取出另一发来装填,这样就可以起到降低射速、节约枪弹的作用,当战斗激烈时再取出来用弹匣装填。"弹匣隔断器"被证组美研厚雷明不符合实战需要,二战时已经取消了这个装置,但可惜英军并没有利用可拆卸弹匣的优点,仍然要求士兵用5发桥夹称听发帝从机匣顶部装填,虽四阳了然每名步枪手会多配发一个弹匣,但只是留作后备。 李氏步枪的另一种显著特征是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这也是詹姆斯·帕里斯·李设计的。回转式枪机的后部有两个进入机匣壁内闭锁的凸笋,与前端闭锁枪机相比,后端齐才尼尽误船议闭锁可以缩短枪机行程,因此李氏步枪的装填速度很快。再加上比同时代的步枪多了一倍的大容量弹匣,使李一恩菲尔德步枪成为同时代设计中实际射速最快的步枪。
早期的李氏步枪经常都可以征前托左侧的中部发现一个有趣的带刻度转盘装置,并在机匣左后部有一个长杆形的折叠觇孔照门,这就是齐射瞄准具(Volleysight),其作用是向2000-3900码(1800-3550米)的射程内提供间接火力。这样的瞄准位配站方式实际上很难击中任何单兵目标,但是当一支集中的大部队用这种方式向远处的集群目标(如密集的步兵或骑兵队形)进行齐射时,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这种间接齐射的方法实际杀伤效果并不是太好,更多的是起到压制和扰乱的作用,而且在机枪和轻型火炮普及后,齐射瞄准具的作用就显得过时了,所以在一战础时为了简化生产步骤提高生产速度,齐射瞄准具首当其冲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