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杜兹是列支敦士登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列支敦士登第一大城市和旅游中心 。瓦杜兹以印刷邮票著名于世,深受来自世界集邮者喜爱,每年销售360百科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
1930年建成满修的列支敦士登邮票博物馆是集邮爱好者必到之究混际占劳空防欢处,这里展出了包括1912年以来国家印发的邮票和1921年加入万国邮政联盟后收集的各种邮票。在旅游方面,瓦杜兹邮政博物馆、国家艺廊和国立博物行视松否馆极具参观价值含。
- 中文名称 瓦杜兹
- 外文名称 Vaduz
- 所属地区 列支敦士登
- 地理位置 在莱茵河上游谷地中
- 人口数量 5000人
简介
来自 瓦杜兹为列支敦士登公国首都。在莱茵河上游谷地中。
瓦杜兹是欧洲袖珍小国列支敦士登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极端证改歌波承、文化和旅游中心,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位于莱茵河东岸,坐落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人口5000人(2003年6月位刑府然素底)。1322年首见记载,1499年在战争中被毁。1905-1916年按16世纪风格重建。有葡萄酒酿造和纺织等工业。以印刷精美的邮票著不呼流环周积府凯称。有著名的邮政博物馆与美术馆。旅游业中心。
瓦杜兹以印刷邮票著名于世,深受世界集邮者喜爱,每年销拿光曲准脚维创逐售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市内引人注目的建筑是1930年建成的邮票博物馆,陈列的邮票之多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这里展出了包括1912年两固以来国家印发的邮票和1921年加入万国邮政联盟后收集的各种邮票。这些文化艺术珍品使观光者流连忘返。
市内没有高层建筑,街道整洁,现代化的城镇设施齐全,有各式商店、旅馆、邮局、博物馆和医院。城镇和乡村居360百科民来往密切,相处和睦,求垂伯器社会秩序良好。据说,这个小国多年来未发生过暴力冲突、恐怖和重大推动盗窃事件,甚至连殴斗、吵架的事也极少发生,社会十分稳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的家园,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去他国谋生。
瓦杜兹大街上的超检社义商店规模不大,商品除生活用品外,主要还有瑞士手表,旅游纪念品和军用小刀,这种军用小刀做工哥精致,功能齐全,是二战期间军人必须佩戴的工具,并配有刀具皮套,可挂在腰间。
地理
列支敦士登是欧洲少数几个袖珍小国之一,面积仅160平方公里,是位于阿尔卑斯山中部和中欧莱茵河上游东岸的内陆国。西邻瑞士,以莱茵河为界,东接奥地顶盐据利。西部为狭长的冲积平原,约占总面积2/5,其余是山地,南部雷蒂亚山脉的格劳斯皮茨峰(2599米)为全国最高点。
详情
人口
3.46万人(2004年12月),其中外国人11786人,占34.2%,主要是瑞士人、奥地利人和德国人来自。官方语言为德语。再浓众注易天主教为国教,信奉父机术号划日以原围天主教的居民占80.4%,基督教7.1%,其它教派12.5%。
政治
政体为实行议会民主的君主立宪制,公爵拥有最高决定权。人民通过选举议员或提出倡议、参加公民投票行使政治权利。1921年10月5日制定的宪法规定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世袭。
国家元首
汉斯-亚当二世 (Hans-Adam II) 公爵。2004年8月15日起,列王储阿洛伊斯摄政,代替公爵汉斯-亚当二世处理国内、国际事务。
外交
永久中立、依附瑞士、根据可能和本国况转友氢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活动是列支敦士登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列与瑞士保持着特殊360百科关系。根据1919年两国达成的协议,瑞士驻外机构代表列国在外国的利益,但列保留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权利。
与中国关系:1950年9月14日,列支敦士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历史沿革
列支敦士登人是公元500年以后到此的阿勒曼尼族人的后裔。1719年1月23日器觉沿农里甲呢以当时公爵的姓氏列支敦印弱配士登为国名建国。1800-1当源东项市画举保日办回815年拿破仑战争时期,遭到法国和俄国侵略。1806年成为主权国。1805-1814年为拿破仑控制的"莱茵联盟"成员。1815年加入"德意志联盟"。1852年列与奥匈帝国签订关税条约,1919年随奥匈帝国崩溃而终止。1923年,列与瑞士签订了关税条约。1919年起,列支敦士登的州责过那句听值创酸钢衣对外关系由瑞士代表。1吃命件督开无杆转劳角866年,列支敦士登宣告独立,此后一直保持中立。
瓦杜兹原是一个古老的村镇,始建于1322年,1499年毁于瑞士罗马帝国之战,16世纪初重建,1866年成为首都,市内有很多17-18宁体措世纪的建筑,古朴而庆师没无把案深志阳点典雅,瓦杜兹最著名的建筑是三姐妹山中的保存完好的瓦杜兹城堡,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和骄傲。这座古堡始建于9世纪,哥特式风格,是王族住地也是一座举七这械属查苏五减察世闻名的私人收藏博物馆,馆内珍藏历代大公收集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藏品之丰富仅有英女王可与之匹敌。
城市到处流露出清新,宁静,整洁,令人感到环境十分舒适。大部分建筑是平房,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树木成荫,朴素典雅,田园色彩浓厚,没有一国之都的感觉。即便是政府办公楼,也不过是一对孙参独火幢三层小楼,算是瓦杜兹的高层建筑了。由于建筑物不高,显得街道比较宽敞声天均越答有春,而且街旁树木成行,一片浓荫,行人稀少,全无车马喧闹之声,也看不到公共交通车,人们在街边散步,好似身处铁局公园中。
经济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产品95%以上用于出口。金融业发社脚策展很快,拥有5家银行。列南胞或备货南是山阻时支敦士登自1912年开始决单宜项印刷邮票,并以发行优美的邮票闻名遐助厚顶标也散划迩,邮票业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财源之一。近年来,西欧经济的萧条对列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1996年列经济在西欧经济不佳的情况下发展良好,外贸增加,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列支敦士登与瑞士为同一经济区。
农业
农业可耕地面积为38.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7%。以种植饲料、土豆、葡萄、玉米和畜牧为主。所生产的牛奶2/3用于出口。
工业
工业发达。主要有金属加工、机械、仪表制造、陶瓷、化工、医药、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等。列的真空镀膜产品、用于造船工业和建筑业的射钉枪、钻孔机等以及假牙生产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工业产品质量高,有竞争力,主要向瑞士和欧盟国家出口。全国有工业企业33个,组成工商协会,统筹进出口业务。从业人员10705人,其中本国 3300人,外国7405人(包括在列国就业的外国人)。
服务业
从业人员12090人,占就业人员的52.2%(含在列国就业的外国人)。
建筑
瓦杜兹城堡(Schoss Vaduz)
在瓦杜兹大街上,你会仰望到矗立在半山腰的一座古老的王宫城堡。据记载,这座城堡始建于700年前,后不断扩建而成。它是列支敦士登的象征。亲王的城堡由数座塔楼组成,墙垣紧帖,高低错落,矗立在树木苍翠的悬崖峭壁上,蓝天下白云缭绕,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瓦杜兹城堡建于公元12世纪,是最古老的皇室家族的住宅,它是列支敦士登人引以为豪的地标。公元1699年,JohannAdam Adreas王子买下了舍伦堡(Schellenberg)的土地,他于公元1712年占有了瓦杜兹郡。公元1719年,这块土地被划归列支敦士登皇室公国的所有。自1938年后,王侯家族一直居住在列支教士登的瓦杜兹城堡。
城堡中最古老的一部份,是巨大的主城,让我们回溯到古老的12世纪或者更早的13世纪来了解它的历史。这第一代的城堡交到领主手中的日期约在公元1322年。而过了20年以后,它变成这地区第一流的军事城堡并守卫着瓦杜兹(Vaduz)。哈特曼(Hartmann)的温登堡-沙根斯(WERDENBERG-SARGANS)于1499年,率领着他的部队在史威比尔(Swabian)战争中和瑞士同盟者一起破坏了这城堡的城墙,在取得胜利之后,离开了布兰狄斯(Brandis),就如他们以前的传统,城堡由新统治者鲁德温(Ludwig)接收。而以后的统治者,一直遵循着这个传统。这里从战火中幸存的遗迹非常多。城堡的废墟经过后人重建后,仍像以往一样堂皇坚固。城堡暴露的南方和北侧的墙壁有5公尺厚,并装置了大炮,使得这座城堡成为护卫瓦都兹的强大屏障。
从瓦杜兹有一条盘山道通往古城堡,专供亲王和皇室家族上下山使用。这条公路口竖立的公路牌上写着'游人止步'四个大字。城堡是亲王和皇室人员的住地,一般不向游人开放,到瓦杜兹观光的游客只能对这座'神秘的古堡'望而却步。
列支敦士登纪念碑
在瓦杜斯的街头立有一块用多国文字注明的欢迎来自世界各国朋友到这里观光的纪念碑分外醒目,表达了这个国家的热情好客之情。
身居瓦杜斯街头,记者远眺这个城市的四周,发现列支敦士登处于连绵不断的雪山环抱之中,景色十分秀丽。近看,只有一条主要干道的商街非常洁净。在这里所看到的观光游客好像比当地人还要多似的。商街上酒店、钟表店、餐馆、邮局、银行多汇于此。在这条大街上各种雕像堪称一绝,有铜雕、木雕、石雕,造型奇特抽象,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感,富有不俗的艺术观赏性。
将近半小时的信步而游,记者已经来到城边。只见列支敦士登的民居楼舍大多分布于此。造型各异的欧式建筑,路人稀少的宁静小路,好像为这个国家平添了一种甜美温馨的和谐。
瓦杜兹邮票博物馆
列支敦士登这个袖珍小国印制的邮票世界闻名,使爱好集邮的人爱不释手。瓦杜兹邮票博物馆陈列的邮票之精之多居世界之首。从1912年列支敦士登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开始时,已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其所发行的邮票种类和数量,不计其数。
袖珍国的邮票博物馆也是"袖珍"的,只有6、70平方米,而且只有一间屋。推门而入,馆的入口旁有一写字台,桌上摆着集邮书刊。墙上一枚放大了的复制大邮票,票值80瑞士法郎,票面是1988年奥运会自行车比赛。左边墙上的面值90瑞士法郎,曾在1980年万国邮票博览会上荣获设计金奖,票面是几株枫树,邮票前是获得的奖杯。
第一排展柜,摆放着邮递员用具,如手提灯、邮包、喇叭等,另一个摆放着印制邮票的活字板、邮戳等。馆内四周墙上,悬挂着从该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起,直到今天发行的邮票和收藏的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邮票及首日封,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在历史上,邮票曾经挽救过列支敦士登的经济危机。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王鉴于全国经济萧条,便拿出其珍藏的全部名画,印刷邮票,大量发行,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邮票深受世界各国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国家因此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经济也获得好转,国王因此赢得人民的拥戴。后来每年发行的邮票收入,就高达1200万美元,占全国国民总收入的10%。
列支敦士登邮局
在邮票博物馆对面,它并非是几层大楼,而是一间整洁的平房,不分部门,也没有若干个办公室,而只有一个大的柜台。柜台前的几个立柱上,及四面墙壁上的玻璃窗上,都展示着新出的各类邮票。
由此往前走,旁边的两间房子是受理邮件的屋子,还有一间屋子为办公之用,虽然房间不大,但这里一切都是电脑操纵的。真难想像,就是这么一个小公国的邮局,每年发售700万枚邮票,公国的邮票公司在世界各地设有8.2万个客户。这里有数以万计的外国公司通讯地址,并且是西方集邮爱好者"过门必入" 的地方,因而享有"邮票之国"的美称。邮票、邮票,在这里可以说邮票似乎无处不在。
瓦杜兹雕塑
西欧"袖珍国家"列支敦士登面积仅160方公里,人口3.5万人。然而在这里,惟妙惟肖的各种雕像处处可见,特别是首都瓦杜兹,人口只有约5000人,而各种雕塑就有上百座。
木雕《三重奏》显示的是,马、牛、驴三位"艺术家"合奏出美妙之音。
铜雕《非洲王》,展现出一个充满冲突和战争的黑色大陆。
铁雕《自画像》:人在自己面前,到底是伟大还是渺小?
瓦杜兹邮政博物馆、国家艺廊和国立博物馆都极具参观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