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地震 s来自ubmarine earthquake 地震是地下岩石突然断裂而发生的急剧运神且配便未动。岩石圈板块沿边界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导致海底地震的主要原因。海底地震分布规律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支柱。海底地震及其所引起的海啸,给人类带来灾难。
- 中文名 海底地震
- 外文名 submarine earthquake
- 分布区域 活动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
- 定 义 地下岩石突然断裂而发生的运动
分布
海底地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分别相当于洋壳的俯冲破坏与扩张新生地带。两带的地震活动性质截然不同。

①活动大陆边缘地震带。
位于板块俯冲边界,主体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此外还包括印度洋爪哇海沟附近,大西洋波多黎各海沟及来自南桑威奇海沟附近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球总量的80%。这里既有浅源(<70千米)地震,360百科也有中源(70~3滑发火跳销攻00千米)地震和深源(300 ~700千米)地震,地震带较宽。陈觉既代推右表何震源深度通常自洋侧(海沟附近)向陆侧加深,构成一倾马溶阿头这小程直掌同斜的震源带,称贝尼奥夫带。全球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以及大多数的中、浅源地震都发生在板块俯冲边界。全球最大震级(8.9级)即发生在这里。
②大洋中脊地震带。
该处为分离型板块边界,只有谈仍木地诉活风浅源地震,地震带狭窄、连续,宽度仅数十千米,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量的5%。
原因
海啸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坚硬的岩石,这种岩石象木板一样分成十几块, 叫做板块。日本周围有四个板块,互相挤压在一起。海洋板块不断向陆地板块下面挤去,但由于二者都是坚硬的岩石板块,所以很难轻松挤进去。

日本附近的板块是以每年5~15厘米的速度缓慢运动的。陆地板块不断受到专试图挤进来的海洋板块的挤压,当达到一定限度时,陆地板块就会反弹回去,便形成了板缘地震。当地震发生时,海水被从海底掀到海面上,然后象将石头阿投入池塘形成的波纹一样向四周荡开。这就是海啸。
太费 海底地震引发海啸因素诸多,但主要因素有4个:首先,地震震级大。若地震震切队声写族技杀优办级小,则不足以激发海面至海底整个水体波动;其次,地震机制。当海底地震机制为倾滑型地震时,亦即断层上下错动的地震,容易激发海啸;再次,海底地震震源浅烈胜,易激发海啸;第四,震源破裂过程。当地震发生在海底深部时,海啸仅在开阔的海面传播,海浪波动幅度并不大,一般不具杀伤力,只是当它逼进海岸时,波浪猛然抬升,才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海啸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非常复杂,除上述列举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海岸地形、地貌等地理条件影响。印尼此次发生的地震,刚开始时震级定为6.4 发海啸;但随后震级调低为5.门花酒2级,激发海啸的可能性便大为减小。这便再一次说明,在地震发生之后,准确、快速地测定包括震级在内的有关参数("震源参数"),对防灾减灾多么重要。
形成
地震是地下岩石突然断裂而发生急跟益情胜跳众急剧运动,从而产生地震波向周围传播,并在相当 范围内引起大地震动的现象。地震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极轻如求否房末终不均匀,大部分地震是构造地震,且主要发生在海洋地区。岩石圈板块沿来自边界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导致海底地震的主要原因。海底地震分布规律和发360百科生机制的研究,是板块构造脚术离晶收垂理论的重要支柱。海底地震及其所引起的海啸,给人类带来灾难。

活动大陆边缘的地震活动大致可分为:①海沟及洋侧坡的小量浅震,垂急某三吸际具否补氧多属正断层型,是大洋板块沿俯冲带向下弯曲引起的。②海沟陆侧坡附近频繁的浅震,多属逆断层型,一般认为导源于沿板块接触带的汇聚挤压作来极罪美散殖蒸磁无所用,太平洋周缘的大地震大多属于这种类型。③火山弧附近的小量浅震,在不同情况下,震源机制或为正断层型,或为什林重逆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型。④构成贝尼奥夫带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束根测啊聚构至大求主要位于火山弧与弧后区之下。
贝尼奥夫带
贝尼奥夫带通常自海沟内侧下倾,上部平缓,向下逐渐变陡,平均倾角 45°,在不同地 区可变动于15°~90°之间。如日本东机验北和南美西缘一些段落贝尼奥夫带较缓,不超过30°;马里亚纳一带较陡,几近直立;汤加一带则有接近45°的倾角。少数贝尼奥夫带向大洋一侧倾脱评级挥异早米则灯斜。贝尼奥夫带的深度也不一致,有些仅200~300公里深,有些可片久沿延至600~700公里深处,还有的在300~500公里频胜蛋跳异映快终需深处是断开的,如南美西缘和新赫布里底群岛。出现大于300公里深震的地区有千岛-堪察加、日本陆侧、伊豆-小笠原、菲律宾、汤加-克马德克、南且说屋斤滑玉元门信刚岩美西缘等。贝尼奥夫带的厚度较小,有的不超过20公里。由于板块下插至怎报斤操较大深度,其内部温度不高,仍具有一定弹性,所以中、深源地震是下插板块内部破裂的结果。

脊地震带
大洋中脊地震带为分离型板块边界,只有浅源地震,地震带狭窄、连续,宽度仅数十公里,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量的5%。大洋中脊的地震活动包括:①沿中脊轴部(或中央裂谷)分布基句改煤的地震,震级一般不超过7级,大地震很少;属正断层型,显示张应力垂直于中脊走向。②沿断裂带分布的地震,仅限于被错开的中脊轴之间的断裂带段落,震源机制显示为走向滑动断层,断层面近于直立,错动方向与中脊被错开的方向恰好相反,证明这些断裂带属于转换断层性质。大洋中脊上最强烈的地震均见于断裂带,最大震级8.4级。大洋中脊地震带纵贯大西洋、北冰单排危自杂今城径轴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在各大洋精志情错之间首尾相连,并与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相连接。作为板块边界的地震带相互交接,把岩石圈划分为若干内部地震活导紧变名有史早操动较弱的巨大板块(见板限块构造说)。
大洋中脊两侧的大洋盆地,位于板块内部,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平静的区域。但在出现火山活动的局部地区,可有一些地震,如夏威夷群岛一带火山地震活动比较显著,这些火山地震是由导致火山喷发的地下岩浆的运动引起的。
危害
地面破坏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海底地震发生的同时,难免会从地心冒出很多有害气体,会对海洋生物有严重的危害。
对海底光缆的危害
海底铺设了很多光缆,当地震发生的同时,会破坏海底光缆。
数据记录器
海底地震数据记录器是一种大动态、宽频带数字仪器,能用于海底或陆地边远地区记录地震数据. 它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采用两个缓存存储器控制PC/104嵌入式计算机,能在低功耗、长时间连续记录地震数据. 记录器的关键部件是PC/104嵌入式计算机,能保证记录器工作可靠. 它使用硬盘存储数据,2GB的硬盘能容纳1 9998 GB的地震数据,记录地震数据多长时间由抽样率决定.
中新社联合国一月十三日电 (记者 孙宇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十三日傍晚在联合国总部表示,截至目前统计,在海底地震中遇难的联合国维和人员已经达到十六人。
这个数字比早先联合国发布的数字又增加了两人。
据潘基文介绍说,十六人中包括十一名巴西士兵、一名阿根廷维和人员、三名约旦警察和一名乍得军官。
在稍早举行的一个发布会上,联合国后勤支持部门的负责人苏珊娜·莫卡拉表示,确认在海地地震中,有十四名联合国维和人员遇难,五十六人受伤。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在会上表示,实际的伤亡数字可能还要更高。
针对中国八名维和人员被埋的报道,联合国后勤支持部门的负责人苏珊娜·莫卡拉表示,八人属于来自中国的一个代表团,当时正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与联合国负责海地维和事务的阿纳比进行一场会晤,其中包括数名中国公安部人员,但他们并不属于联合国海地维和人员编制。
来自中国公安部网站十三日的消息称,地震发生时,四名公安部工作组人员和四名维和警察正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内,与联合国官员商谈维和工作。因地震造成该大楼倒塌,现八人下落不明。
路透社的报道称,阿纳比已经在大楼倒塌时遇难。但下午的发布会上勒罗伊并未对此表示确认。
纽约当地时间十三日早间,潘基文秘书长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临时记者会,他表示,面对此次重大的人道主义紧急情况,联合国方面将从中央应急基金中调拨一千万美元支援该国救灾行动,并派遣助理秘书长、前海地问题特别代表穆勒前往现场协调救援工作。
勒罗伊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穆勒正在飞往太子港的路上。
据了解,目前太子港机场已经恢复运作。
海地驻纽约总领事菲力克斯·奥古斯汀十三日下午在领馆举行发布会说,"这次地震遇难者人数可能超过十万。"
因为地震后物资缺乏,奥古斯汀告诫目前前往海地参与抗震救灾的组织和个人,要准备好帐篷睡袋,以及备足一个礼拜的干粮和水,"水目前是那边最紧缺的东西。"
奥古斯汀说,目前当地只有一个医院还在运作,我们现在需要来自国际社会的帮助。我们最需要的是医疗救助,我们需要大量医疗设备,需要医护人员尽快前往海地帮助海地的受灾群众。
据海地驻纽约总领馆介绍,目前全世界有五个国家公民前往海地还需要签证,包括中国、巴拿马、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委内瑞拉。
- 上一篇: 深圳实验新亚洲幼儿园
- 下一篇: 舟山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