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鸦胆

2023-01-22 06:25:12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鸦胆,是一种中药,别名:老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来自、小苦楝。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的果实。

  • 中文名称 鸦胆
  • 别名 老鸦胆、苦榛子、苦参子
  • 药材基源 为苦木科植物鸦胆的果实
  • 出处 《本草纲目拾遗》

鸦胆出处

  1.《本草纲目拾遗》:鸦胆,出闽、广,药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药佳。

  2.《岭南采药录》:鸦胆,治牛患疔毒,捣汁饲之。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鸦胆,有毒部位:果壳和种子。中毒症状: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险。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全身无力,呼吸慢或困难,昏睡,最后四肢麻痹。解救方法:洗胃;内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内服或注射维生

  拼音名:YāDǎn

  英文名:JavaBruceaFruit,FruitofJavaBruce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uceajavanica(L.)Merr.[RhusjavanicaL.]

  采收和储藏:秋、冬果实成熟,待果皮变黑色时,分批采收,扬净,的吸构市观越希么汽河晒干。

化学成份

  鸦胆含30余种结构上类似苦木素(quassin)的具抗癌活性的苦味成分:鸦胆苦素(bruceine)A、B、C、D、E、F、G、H、I朝末圆物肉跑阶,鸦胆苦醇(brusatol),去氢鸦胆苦醇(dehydrobrusatol),去氢鸦胆亭醇(dehydrobruceantinol),去氢鸦胆苦素(dehydrobruceine)A、B,二氢鸦胆苦素(dihydrobruceine),鸦胆亭(bruceantin),鸦来自胆亭醇(bruceantinol),鸦胆酮酸(bruceaketolicacid齐目甲集载所李德),鸦胆苦素E-2-葡萄糖甙(bru-ceineE-2-β-D-glucopyranoside,yadanzigan),鸦胆苦烯(bruceene),鸦胆苦内酯(yadanziolide)A、B、C假容难、D,鸦胆甙(yadanzioside)A、B、C、D、E、F、G、H、I、J、K、L、M、N、O、p,鸦胆苦甙(bruceoside)A、B,鸦胆双内酯(javanicin)等。还含黄花菜木脂素A(cleomiseosinA),4-乙氧甲酸基喹诺-2-酮(4-ethoxycarbonyl360百科-2-quinolone),香草酸(vanillicacid),金丝桃成(hyperin),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side),胡萝卜甙(daucosterol)。又含油(鸦胆油),内有具抑癌活性的油酸(oleicacid)和非活性成分:五黄散齐消建吃三油酸甘油酯(TCMLIBiolein)等

毒性

  鸦胆挥发油有刺激性。其有毒成分为溶于水、具苦味的部分。鸦胆仁或有效成分的大剂量,使动物内脏血管显着扩张,甚至出血;对中音创入纸粮个型二枢神经系统呈普遍的抑制现象;白细胞增多,多核细胞比率增加。治疗量在临床上常遇到的症状是恶心、呕吐,有时发生血压降低。去油鸦胆对猫灌胃的最小致死量为0.1g/kg。鸦胆中酚性成分的毒性最强,甙甲、甙乙次之,它们对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数致死量分别为:0.65、10、74mg/kg。死亡来自前呈全身抑制及四肢360百科麻痹。

  毒性:鸦胆甙给小鼠玻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7-10mg/kg,猫及狗为0.5-1mg/kg,达此剂量可使动物的白细胞增多,心跳加快,呼吸减慢,肠胃等内脏充血,昏迷、惊厥,最后因呼吸衰竭致死;所含酚性化合物毒性最大,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65mg/kg。鸦胆仁的毒性强于鸦胆油及壳,口服可致呕吐、腹痛病政屋次清长概科凯、腹泻及尿闭,猫灌胃的最小致死量约为0.1g/kg。鸦胆静脉乳静脉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250mg/kg。

  鸦胆煎剂对雏鸡肌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25g/kg,口服为0.4g/kg。鸦胆粗提物注射给药时,除恶心、呕报拉现称部育李该概吐、腹泻、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外,还呈现呼吸促迫、赶最质措营激倒元完维体温下降、肌肉无力、昏迷二笔标毫短吸乙微为督便和死亡。

  鸦胆油静脉乳毒性小呀情组认耐酒了鼠50只(体重20-21g,雌雄兼用),尾静脉注射l0%鸦胆油静脉乳,采用扬运之关陈田找头机率单位法测得半数致死量为6250mg/kg。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家兔给予鸦胆油静脉乳10存收兰跑乡伟武g/kg,其体重、肝功能、待况庆需志绝代连板阻肾功能、血象均无明显变化。

航那果理作用

  1.抗寄生虫作用:1.1.鸦胆的抗变形虫活性和细胞毒作用:体外测定了鸦胆丁醇粗提物和鸦胆丁、鸦胆苦素C对痢疾变形虫(Entamoebahistoliti卷冲线眼来内投染达ca)的活性以及对豚鼠耳角质化印垂语益细胞(GPK)的细胞毒作用。

  1.2.去油氧全至志阿鸦胆水浸液和乙醚浸膏加入阿米巴感染粪便,均能杀灭阿米巴。鸦胆甙(Yadanoside)在阿米巴培养基中杀阿米巴的效力相当于吐根素的1/5-1/10

  1.3.抗疟作用:1.3.1.鸦胆粗提物及有效成分对恶性疟原虫耐药株的体外抗疟作用:采用形态学方法测定鸦胆四种溶剂粗提物对恶性疟原虫的体外抗疟活性,结果显示氯仿提取物的活性最强。从鸦胆氯仿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鸦胆苦素A、鸦胆苦素B水合物和鸦胆苦素C。测定了这3个化学成分对自然分离的恶性疟原虫株的体外抗疟活性,结果鸦胆苦素A和鸦胆苦素B水合物的抗疟活性相似(ID50为8.6边未角星项王冷6和8.15ng/ml),而鸦胆苦素C的抗疟活性较高(ID50为1.9丝副接包5ng/ml),与新抗疟药甲氟喹(ID50为6.26ng/ml例出需指相势胶指路)相比有显着差异(P

各家论述

  1.《医学衷中参西录》:鸦胆,性善凉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之偏于热者用雷入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鲜血之痢,泻血水之痢,则尤效。又善清胃腑之热,胃脘有实热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进食。审斯,则鸦胆不但善利下焦,即上焦有虚热者,用之亦妙,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

  2.《生草药性备要》:凉血,去脾家疮,理跌打。

  3.《纲目拾遣》:治痢,痔。

  4.《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又能杀虫。

  5.《医学衷中参西录》:凉血解毒,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治梅毒及花柳毒淋。捣烂醋调敷疔毒。善治疣。

  6.《科学的民间药草》:截疟和治阿米巴痢疾。制成油质,可治外耳道乳状瘤,乳头瘤,以及尖锐性湿疣。

  7.《广西中药志》:治疳NI。外用(油亦可)治皮肤瘤。

鉴别

  性状鉴别核果卵形或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4-7mm,表面黑色,有隆起网状皱纹,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腹背两侧有较明显的棱线,基部钝圆,有凹点状果柄痕,果肉易剥落;果核坚硬,破开后内面灰棕色平滑,内含种子1颗。种子卵形,长4-7mm,直径3-5mm,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稍隆起的网纹,顶端短尖呈鸟嘴状,其下有长圆形种脐,近基部有棕色圆形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稍隆起的种脊;种皮薄,胚乳和胚富油性。气微特异,味极苦。以粒大、饱满、种仁白色、油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果实横切面:外果皮最外1列表皮细胞较小,有气孔;其内为2-3列类方形薄壁细胞,内含红棕色物。中果皮为6-20余列类圆形薄壁细胞,中部有维管束环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50μm。内果皮由2条石细胞环带及1条厚壁细胞环带构成,向外形成多个角状突起;外侧环带为-5列大形石细胞,类圆形或方圆形,直径25-75μm,壁较厚,木化,壁孔和孔沟明显;中部环带为1-6列厚壁细胞,壁稍木化,通常壁孔及孔沟不明显,胞腔内含棕黄色物,近内侧的胞腔内有草酸钙方晶,直径8-20(-30)μm;内侧环带最宽,为多列纵横交织的石细胞团,细胞界限多不明显,壁甚厚,有孔沟,木化较强。种皮表皮细胞1列;其内为1至数列营养层薄壁细胞;再内为狭窄的粘液层;胚乳及子叶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油。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耐干旱、瘠薄。以选向阳、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幼树可与蔬菜、黄豆、花生、甘薯等作物间作,亦可与槟榔间作,作槟榔幼树的遮荫树。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为主。育苗移栽法:8-9月采收黑色成熟果实,洗去果肉,阴干后及时播种,或用湿沙贮藏,于9-10月播种,行距20-30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播人沟内,覆土、盖草、浇水,经常保持湿润,出苗后揭去盖草。平均温度26-29℃左右,约至15d左右出苗。苗高30cm时定植,按行株距1m×1.5开穴,穴径25-30cm,穴深25-30cm,每穴栽2-3株,填上压实,浇足水。

  田间管理栽种1-2年,每年中耕除草2次,追肥2次。

  春、夏季施氮肥,秋季施堆肥、过磷酸钙等。幼苗成活后,每穴留雌株1株,田块内适当留雄株,以供授粉用,需要适当摘心,促进分枝,早春或冬季进行修剪。

临床应用

  1.治疗阿米巴痢疾:据50例和65例的观察,近期治愈率分别为72%和94%。其中50例组的复发率为6%。治愈病例大都在2-7天内症状消失,大便镜检多数在3-5天转为阴性。从大便转阴时间的长短看,鸦胆对滋养体作用似较包囊为佳。或认为鸦胆对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其中以腹泻较多见,但不影响治疗。用法:大多采取口服法与灌肠法并用,7-10天为一疗程。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用鸦胆仁10-20粒,也有少至4粒的;小儿每岁l-2粒。装胶囊吞服。灌肠用鸦胆仁15-20粒,打碎后浸于1%碳酸氢钠溶液200ml中2小时,然后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与口服法同时进行,或在口服4天后再单独使用。

  2.治疗疟疾:对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均有效果,多数病例服药后可控制发作。用法:成人每次用鸦胆仁10粒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4次,连服至第4、5天剂量减半,全治程为5天。小儿10岁以下每次6粒,14岁以下每次8粒。副作用较大,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加,少数病人发生呕吐。

  3.治疗滴虫性及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用鸦胆仁20粒加水100ml,煎成20ml,以注射器套导尿管注入阴道内,每日1次。治疗6例滴虫性阴道炎,经2-3次用药即获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另一报告用鸦胆仁40粒打碎后加水400ml,煎成40ml,行阴道灌洗,每日1次,治疗l例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经7天后亦获痊愈。

  4.治疗赘瘤:用鸦胆油涂搽患部,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及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治疗效果。外耳道乳头状瘤用鸦胆油滴入,每日l-2次,3-7天即可脱落。单发性的喉乳头状瘤,可先将瘤体摘除,然后用鸦胆油在基底部擦拭;多发性的先将易摘除的瘤体摘除,再用鸦胆油在瘤体表面涂拭。小儿在直接喉镜下涂拭,成人在间接喉镜下涂拭,每周l-3次。一般施用5-6次后肿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鸦胆油对喉部无不良副作用,涂后局部无红肿或溃疡发现,乳头状瘤处形成瘢痕,对正常粘膜无破坏作用。经鸦胆油治疗的病例未见复发。对于寻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将疣体表皮轻轻刮破(不宜刮得过深及损伤周围皮肤),将鸦胆劈开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鸦胆油滴于疣上,每4-7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涂油后5-6小时内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药油或波及周围皮肤;面部用药须防止进入眼内;再次用药如遇皮损结有痂膜时,须先将痂膜轻轻刮除再涂药油。用上法治疗扁平疣47例,治愈39例,大多在5次以内治愈。多数病人用药后皮损及健康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及灼热感等炎症现象,但对治疗无效病例则此现象很少出现。炎症反应出现后,继续涂擦,原来发炎之处逐渐变为棕黑色,数日后痂膜脱落而疣即消失。用鸦胆油较鸦胆仁效果迅速,但局部发炎也较剧烈。也可将鸦胆捣成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涂于疣上,每日早晚各1次,涂至结痂为止。一般2周左右即可结痂而愈。鸦胆油对于软而作线状之乳头状瘤较寻常疣、扁平疣作用迅速,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它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发生退行性变,细胞核固缩,最后坏死而脱落。

  5.治脚鸡跟:鸦胆二十个,砸开取仁,用针尖戳住,放灯头以上少烤,烤至黄色,再放一小块胶布上,用刀将该药按成片,粘于患处(在粘前用开水将患处洗净,用刀将厚皮割去),每日换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愈。

  6.用鸦胆仁内服,对于肛门裂和内痔等引起的出血。血吸虫病合并乙状结肠肉芽肿,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鸦胆外敷曾引致过敏l例。患者于右足中趾上皮角化处敷药后20分钟突发呼吸困难,旋即进入半昏迷状态,经抢救后始恢复。恢复后以鸦胆仁浸液作皮肤划痕试验,结果涂药后20秒钟局部发生红润,1分钟时出现直径1.2cm大的丘疹,并觉呼吸有紧迫感,持续12小时之久;同时以健康人用同法作对照,结果阴性。在此以前患者曾两次用鸦胆仁外敷,亦均在用药后l-2小时左右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如荨麻疹、呼吸迫促、恶心呕吐等。

参考链接

  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