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舞剧

2023-01-26 19:43:3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剧是舞台剧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剧由若安鲜怎殖和命干要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来自件、矛盾冲突。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 中文名称 舞剧
  • 外文名称 ballet before
  • 用途 观看
  • 释义 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
  • 主要组成要素 人物、事件、矛盾冲突

简介

  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来自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360百科,不过,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东居友总调两针损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和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液愿便害世职因毛厂氢心件的情节性大型歌采士争费细奏误案舞。后来出现的《九歌》,虽具有更强的舞察外足站范欢剧因素。但依然不是我们现代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至于明、清以后,舞蹈融入戏曲的史实,也不能说舞剧已经诞生。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20世纪30年代方才初见端倪。祖范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过"外来艺术"的引进和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先驱的探索,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民族舞位举信出剧艺术。1939-49年,中国舞剧一共才不足10部,194善逐肥氧眼给聚府皇烈包9-1979年则出现了100多报矿搞族危夫肥部,1979-2009年则源值有 300多舞剧,到频需危打担发袁能离表2011年初为止一共500多部舞剧,数量上为世界第一。

舞剧音乐

 犯根威钢异脱帝比 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正如人们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中国舞剧的探索始终遵循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注重融会贯通和群众的喜闻乐见。民族舞剧的侵五探索促进了戏曲舞蹈的提炼与改造,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古典舞风格"。

中国舞剧

起源

  舞剧开端:"新舞蹈艺术"的奠基人吴晓邦于1939年创作曲怎压巴使年官补属细的三幕舞剧《罂粟花》,叩开了中国舞剧的大门。

  中国的舞蹈史在可以提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还尚未见到有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但是,本身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著名来自的《大武》(中国360百科第一部大型情节性的歌舞。)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里术武王灭商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情节的大型歌舞。

  此后,又出现了《九歌》(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祭神乐歌),具有更强烈的舞剧因素,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现代所共知的严格意义上的舞剧。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舞剧需要有较高的经济投入,要有相对稳定的庞大的专业演员队伍和现代化装置的剧场。此外,舞剧艺术是舞蹈发征买团款吧练汉职境础今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而在那动荡的年代里,直到20世纪初叶,中国的舞蹈也还未成熟到口婷足以产生综合性的舞剧艺术。中国舞剧在20世纪30年代才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担己弦即上说,中国舞剧也可以说是"外来艺术"的引进。

文革

  从1949年至"文革"前可看作其实验性的新兴期,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破线静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其间作品有:《和油造研晶平鸽》《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镇清混劳不基金蟾》《宝莲灯》《鱼美人》《小刀会》《五朵红云》《蔓萝花》《蝶恋花》《狼牙决高坚坏州山》等。

  1950年,欧阳予倩、戴爱莲等运用芭蕾形式和技法创作的《和平鸽》,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舞剧作品的问世。发轫期的探索,形成了一手伸向民族与传统、一手借鉴西方的舞蹈观念和方法结构自身的创作够利活难合节思路。北京舞蹈学校等机构的建立,为舞剧创作继皇逐准备了队伍。

  20世纪50年代末起,以舞剧《宝莲灯》为起点,中国舞剧创作进入了第一个辉煌期。《宝莲灯》的舞蹈语汇融中国民间舞、戏曲舞蹈于一炉,借鉴西方、尤其是前苏联的舞剧创作观念,整合成一种表达方式,由此"树立了我国古典民族舞剧一种比机北子当沙本了较完整的样式"。赵青在《宝莲灯》中出色的艺术创造,奠定了她在中国舞剧发展史上书下附突缺轮样参根虽的重要地位。

  《宝莲灯》开启的"古典舞单绿希体染因剧"创作道路,引发了一系列遵循者和同类风格的舞剧作品,如《牛郎织女》《刘海砍樵》《后羿与嫦娥》《小刀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小指文初灯销盟衡刀会》。该剧运用戏曲舞蹈、武术、江南民间舞蹈、西方华尔兹等多种个性化的舞蹈语言,打破了以往舞剧神话题材的窠臼;它的"章回体"结构方式,"二分法"的创作模式,怎里垂四样适即合再很督成了后来中国舞剧创作的"蓝本"。《小刀会》是中国古典舞剧创作原则的奠基之作。与《小刀会》同年问世的三幕神话舞剧《鱼美人》,代表了中国舞剧"多舞种合一"的创作风格。由前苏联芭蕾大师彼·安·古雪夫任总编导的这部作品,是借鉴芭蕾舞剧编创经验,将芭蕾与中国传统舞蹈结合,探索"芭蕾民族化"道路的实验性作品,李承祥、王世琦、陈爱莲等一批艺术家都因此剧而大放异彩。

  20世纪60年代中叶,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相继问世,在中国芭蕾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表明,中国芭蕾舞已度过"从无到有"的萌芽状态,进入自主创作和芭蕾"民族化"时期,通过这两部作品,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芭蕾的实力和价值,也成为了中国芭蕾的保留剧目。它们的实践,开拓了芭蕾艺术表现现实题材的可能性,更拓展了舞剧的表现功能,为中国舞剧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1939年-1969年的中国舞剧,大体呈现这样的风格类型,即:以戏曲舞蹈及其它传统形式为主的"古典舞剧",造就了两部经典《宝莲灯》(1957年)和《小刀会》(1959年);以民族民间歌舞为主的"民族舞剧",如《五朵红云》(1959年);将芭蕾舞和中国古典舞、民间舞交织而成的中国舞剧,如《鱼美人》(1959年);当然,还有风头强劲的"芭蕾舞剧"。

  "文革"(1966年-1976年)十年,芭蕾艺术变成了中国的"大众文化",《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被提升为"样板戏"。

复苏

  "文革"后进入文艺复苏期,全国各地竞相推出大型舞剧,舞剧的创作视野和表现题材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中国舞剧在大胆地吸收、借鉴中,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间作品有:《丝路花雨》《文成公主》《铜雀伎》《半屏山》《奔月》《凤鸣岐山》《木兰飘香》《召树屯与楠木诺娜》《卓瓦桑姆》《珍珠湖》《灯花》《森吉德玛》《春香传》《阿诗玛》《丝海箫音》《蘩漪》《悲鸣三部曲》《雪妹》《红高粱》《边城》《远山的花朵》等。

  舞剧《丝路花雨》的创作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开始了古代乐舞文化的复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舞剧事业的复苏和民族舞剧新时代的开始。该舞剧舞蹈语汇的发现和对"S"型动作体态的发掘,为"敦煌舞"的体系和中国舞蹈的创作观念增添了新的含义,为古典舞的当代诠释找到了一条恰切的道路。之后便出现了《文成公主》《铜雀伎》等具有标志意义的舞剧作品。

  "新时期"以后的舞剧创作,开始变革以往的观念、审美与动作语言走向,破除单纯、现象性的描摹,视点转向人的内心矛盾、生命本质意义的探究,语言功能的严肃性、深刻性提上了日程。一批揭示社会与人性之复杂关系的舞剧作品问世。芭蕾舞剧《祝福》(编导:蒋祖慧),凸现祥林嫂的精神状态,达到了抒情悲剧的艺术效果。由胡霞飞、华超等编导的舞剧《蘩漪》的心理结构方式,为中国当代的舞剧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与此手法相近的,还有舞剧《鸣凤之死》。辽宁芭蕾舞团创作的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这一时期芭蕾民族化道路上绽放的又一朵奇葩。当然,在中国现代舞剧的创作史上,切不可忘记舒巧这个名字,80年代中期以后,她创作的《黄土地》、《玉卿嫂》等十余部舞剧作品,带给中国舞坛的震慑是前所未有的。她在舞剧语言和结构方面的艺术探索与超越,使她成为中国舞剧史的一个奇迹。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舞剧的原创精神得到了伸张,探索领域与品种、风格也出现宽广和多样化的趋势。相比之下,古典舞剧、民族舞剧的步伐迈得比芭蕾舞剧大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更好些。全国性的舞剧调演与比赛机制的形成,也使得优秀舞剧作品层出不穷。出现了《远山的花朵》《胭脂扣》《阿诗玛》《边城》《虎门魂》《阿姐鼓》《阿炳》《闪闪的红星》《妈勒访天边》《大梦敦煌》《野斑马》《星海,黄河》《青春祭》《瓷魂》《干将与莫邪》《红梅赞》《霸王别姬》《红楼梦》《风中少林》《风雨红棉》等名篇佳作,预示着中国舞剧发展新高潮的出现。

  在中国舞剧中还有一类作品,就是气势恢弘的乐舞史诗。它本是中国自古以来乐、舞、诗三位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千年以前的《大武》《九歌》等,此类作品可以包容的题材十分广泛,以表现气势宏伟的重大的历史题材为其擅长。建国后的三部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胜利万岁》《东方红》《中国人民革命之歌》堪称绝版。

代表作品

  木兰飘香

  中文名称: 木兰飘香

  英文名称: The Fagrance of Lily Magnolia

  类别: 传统舞剧

  演出单位: 上海歌剧院舞剧团

  剧情简介

  第一场 敌寇入侵

  古代北方边塞城堡下,烽烟四起,敌兵入侵,国破家危,生灵涂炭。面对燃烧着的古城和惨遭杀害的同胞,仇恨的烈火在木兰胸中燃烧。

  第二场 替父从军

  木兰居室。布机声声,木兰忧愤万千,心中想着遭受苦难的同胞,停机拔剑起舞,以明报国之志。征兵军帖到,花父准备带病出征,木兰当机立断,乔装男儿替父从军,花父让家院充当马夫随木兰出征。

  第三场 奇兵救驾

  木兰与马夫豪情满怀,奔赴前方。途中,皇帝在武将盛华保护下出巡,误陷敌军布下的火牛阵。危急中,木兰跃马前来,大破火牛阵,救出皇帝。木兰离去,皇帝万分感激。

  第四场 拜将受印

  前方兵站,姑娘们为战士献上军衣军盔,各族健儿纷纷报名投军,比试武艺。木兰与马夫赶到,盛华与木兰比武。正在难分难解之际,皇帝驾临,认出木兰,亲自封木兰为将,群情欢腾。

  第五场 疗伤情长

  黄河之畔,春去夏来。木兰在戎马生活中,与盛华并肩战斗,结下深厚的友谊。在一次追赶敌酋的战斗中,木兰为保护盛华不幸臂中飞刀。木兰在营帐内卸下戎装洗伤。盛华闯进帐来,发现木兰女装,惊讶万分,马夫持刀逼盛华不许说出真情。盛华为木兰灸刀疗伤。两相知,两相慕,儿女情在两个年轻的将军心中萌发。忽报敌使来下战表,一场新的决战来到。

  第六场 破敌全胜

  塞外古战场,两军对阵。刀光闪闪,盛华奋战群敌,肉搏拼杀,突遭暗箭,倒在山头,木兰赶到,盛华已死。她悲痛欲绝,举起令旗,奋杀群敌,生擒敌酋,大获全胜。

  第七场 明堂辞封

  木兰班师回朝,皇帝迎接,赐金银财宝,木兰不受。加封高官,木兰谢绝,交回令旗,求归故里。皇帝又亲将公主许配木兰,木兰迫不得已,脱下银盔,解下战袍,红妆玉立,云发垂肩,满朝文武,一片惊呆。

  尾声 兰芳永馨

  大地春回,兰花盛开,木兰在花丛中,追怀牺牲的战友。驼铃声声叮当,兰花阵阵飘香,皇帝、公主、大臣前来送行,木兰和马夫返归故乡。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