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只解毒,不解药性
茶叶本身是中药,在茶叶利用的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有三千多年主要作为药用。茶叶作为药用,在我国很多古书上就有记载。
《神农本草》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对茶的功用,就有明确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并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神农在品尝百种草药时,当尝到金绿色滚山珠而中毒,正巧倒在茶树下,而茶树叶上的露水流入口中,使之苏醒得救。这虽说是传说故事,但却记载了茶叶有解毒功能这一事实。
三国时名医华佗在《食论》中写下了“苦茶久食益意思”,指出饮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有“茶治便脓血甚效”的验证。梁代名医陶弘景云:“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这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说明了茶叶有强身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以茶入药的古方
茶“味苦、甘,性凉。归心、肺、胃、肾经。”有“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的作用。《中华本草》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治疗“伤寒头痛壮热”的“葱豉茶”,就是用“葱白3茎(去须),豉半两,荆芥1分,薄荷30叶,栀子仁5枚,石膏3两(捣碎),茶末3钱。以水两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下茶末,更煎4~5沸,分2度服。”
宋·施发《续易简方》中的“姜茶散”,用“生姜(和皮,切片)10片,陈腊茶末2钱。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热服。”治疗“赤白痢”。此方明代的《医学入门》称为“姜茶煎”、《古今医鉴》称“姜茶汤”、清代《医林纂要》称“姜茶饮”,可见历代都在用这个小方子。
清代《经验奇方》一书中治疗“伤风头痛,冒暑发痧,吐泻”的“仙传午时茶”,组方里就用了“陈茶”,且量是最大的,是其他各药剂量的20~30倍。
清·梅启照《梅氏验方新编》中的“百疾消散”,“葱头7根,生姜5大片,陈茶叶3钱,砂糖半酒杯,水2碗,共煎,热服,加陈酒随量饮。盖被汗出。唯暑热天气,不宜多用生姜,天气寒冷,生姜加重。”用来治疗“胸膈饱闷,肚腹疼痛,及伤风发热。”
选择药性适合体质的茶
茶性寒温与发酵程度关系较大,发酵程度越低,寒性越大;发酵程度越高,温性越大。不发酵的绿茶性偏寒,完全发酵的红茶、黑茶性偏温,重发酵的乌龙茶、老白茶类的“四性”处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另外刚炒制出来的新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均含有火气,偏热。
绿茶核心工艺是“杀青”,不发酵茶;水清茶绿,给人清凉爽新之感,本性寒。黄茶的核心工艺是“闷黄”,口感较绿茶醇厚一些;茶性与绿茶很接近。
黑茶的核心工艺是“渥堆”,发酵程度高;茶味醇和,茶性温和。红茶的核心工艺是“发酵”,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很高;花香、蜜香醇厚,味甘性温。
白茶的基本工艺是“萎凋”、“干燥”,新茶属性与功效大多接近绿茶,但在逐年陈放的过程中,茶性也会由寒转凉及至平和。
青茶(乌龙茶)茶性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趋向平和,核心工艺是“做青”和“焙火”。发酵轻的清香型铁观音,茶性更接近于绿茶;发酵适中或较重的则与红茶接近。
饮用白茶的注意事项
饮用白茶,不宜太浓,一般150亳升的水用5克的茶叶就足够了。水温要求在95℃以上,第一泡时间约3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入茶盅即可饮用。第二泡只要5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四五次。
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胃“寒”者则要在饭后饮用。但白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刺激胃壁的。
饮用白茶的用具,并无太多的讲究,可用茶杯、茶盅、茶壶等。如果采用“功夫茶”的饮用茶具和冲泡办法,效果当然更好。
饮用白茶的注意事项白茶用量,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其他茶也是如此,饮多了就会“物极必反”,反而起不到保健的作用。这里还要给大家提个醒,肾虚体弱者、心动过快的心脏病人、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性贫血者都不宜喝浓茶,也不宜空腹喝茶。否则可能引起“茶醉”现象。
白茶宜常饮,不宜间断。白茶的保健作用属细水长流,不可间断,否则,难以起到功效。古代名医华陀在《食论》中提出了“苦茗久食,益思意”的论点。茶还要择时而饮,不宜盲目饮用。俗话说:“饭后茶消食,午茶长精神。”饭前与临睡前这段时间,就不宜饮茶。
喝白茶的好处
1、抗癌、治牙痛
老白茶有防癌抗癌的功效,能治疗牙痛。陈年的老白茶还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
2、减肥
老白茶能促进脂肪分解,有利于减肥。
3、维持血糖平衡
老白茶能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分解血液多余糖分,维持血糖平衡,挺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
4、退热祛暑
老白茶有退热祛暑功效,因此能防暑。患麻疹的幼儿发烧了,可以饮用老白茶,有退烧之效。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药性。饮用的时候,适合自己体质,就没有禁忌,没有解药一说。如是虚寒体质,就选择偏温的红茶等,如是偏热性的体质,可以选择偏凉的绿茶等。如是在服用中药,也不用把药与茶的时间错开,同一时间喝也是没有问题的。

白茶为什么叫白茶
白茶为微发酵茶,保留了茶叶大量的白毫,使之外在表现形态“贵白”,所以白茶叫白茶。白茶的制作工艺最为天然,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滴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使得茶叶外观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故称“白茶”。
白茶怎么洗,白茶如何洗茶
1、温碗
用沸水汤洗碗盏,目的有二,一是洁具,二是方便接下来投入干茶后的摇香闻香。
2、投茶
根据盖碗容量的大小来定,一般投茶量为盖碗量的三分之一,记住宁少勿多这个词就好,或者可以参考茶水比例1:20来进行投茶,即1g干茶需要20ml的水。
3、摇香闻香
入茶后,借助刚刚的碗的热度,激发干茶的香,可以细细品味茶香,及有无异杂味等。同时摇后,如果有碎末会粘附于碗盖上,又可以用水冲去,利于下面泡出更美味的茶汤,而较少苦涩,因碎茶与完整条索浸出内质快慢不同,带来泡茶的难度。
这些,皆是泡茶的艺术了。
4、润茶
洗茶即醒茶,又称温润泡,用温度适中的开水,快速出汤弃头汤不饮,然后,并不要急于接着注水,可以稍等几秒种,等待茶儿的苏醒,此为用“润”的手法慢慢将茶叶唤醒。
5、冲泡
冲泡的水温宜高,手法是沿盖碗边沿缓缓注入,水流一定要低,不能对着茶叶冲。
6、出汤
出汤要把握两点,就是时间和手法,注完水后停留5秒即可出汤,手法要平、稳、快,碗要端平,到了出汤的时间千万别犹豫,一定要快,尽快沥干;沥干后,盖碗归位,盖子可稍微打开,让茶叶通通氧气,这样茶汤会更好喝。
白茶有哪些,有哪些白茶
1、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
2、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3、白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08736-0.html
- 上一篇: 通信工程师可以直接考中级吗
- 下一篇: 2020年审计师考试几点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