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停搏的定义
心脏停搏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不再将血液输送至全身各部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全身缺氧、器官衰竭等一系列危险症状。心脏停搏通常由心电活动紊乱导致,如室颤、室速等。
2、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就是用肺的气体交换代替心脏的泵浦作用,维持全身各组织的氧供和代谢。如果进行及时、正确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预计死亡率可以降低75-85%。
在医院中,对心脏停搏患者的心肺复苏一般包括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电除颤等。而在家庭中,不能进行电除颤,只能通过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急救处理。
3、时间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
时间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心脏停搏,脑部和其他器官只有极短的时间内(一般不超过5分钟)耐受氧气缺乏的情况。超过5分钟后将导致不可挽回的脑损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且,在执行心肺复苏时,每延迟1分钟,心肺复苏后存活率就会降低7-10%。
因此,我们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必须尽可能地迅速地对患者进行处理,尤其是在现场急救中,应该在5分钟内尽快启动急救流程,并及时进行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心肺复苏后存活率
尽管时间是心肺复苏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心肺复苏后,即使经过及时的急救处理,存活率也并不高。根据统计数据,心脏停搏后接受复苏处理的患者,存活率一般为5-15%。而且该比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因此,心脏停搏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况,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上一篇: 徐长卿后下多久 徐长卿后离去多久了?
- 下一篇: 现在31周还有多久生 31周孕妇还有多久可以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