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是通过测量患者心肌受损时心肌细胞释放的一些酶,在判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非急性心肌损伤(NAMI)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红蛋白(MYO)。
2、心肌酶谱的检测时间
心肌酶谱检测时间是以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时间作为基准点来确定的。在AMI患者中,CK-MB通常在患病的第3-6小时开始升高,达到峰值需要12-24小时;MYO的升高也在3-6小时开始,峰值需要6-12小时;CK通常在患病的第6-12小时开始升高,峰值需要24-48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时间仅仅是一般指导,具体的检测时间仍然会受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急性心肌梗死的程度以及检测方法、仪器等因素的影响。
3、心肌酶谱峰值的意义
对于AMI患者,心肌酶谱的峰值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大的意义。CK-MB峰值正常范围为0-25 U/L,如果达到峰值超过25 U/L,则建议再次复查以排除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的心肌酶谱峰值超过组织水平(即高于正常人的水平),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4、心肌酶谱的临床应用
心肌酶谱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用于对AMI的危险程度和治疗策略的制定,对NAMI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对一些其他心脏疾病(如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等。此外,心肌酶谱还可以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手术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