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正文

体外血能存活多久 体外血存活时间有多久?

2023-04-10 18:22:07 暂无评论 问答

1、存放温度对血液存活时间的影响

体外血存活的时间与存放温度是密切相关的。在室温下,血液内的菌群和细胞分解物会迅速繁殖,导致血细胞快速死亡。因此,血液应该存放在2℃-6℃的温度下,一般称之为冰袋冷藏,这样能够使血液在存储中较长时间内保持高质量。

此外,对于冷藏的血液,最好每过24小时就进行一次轻轻的搅动,以使其中的抗凝剂均匀分布,并避免凝块的形成。如果需要保存更长时间,可以将血液冷冻,但需要注意在冷冻时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来防止细胞受损。

2、细胞成分对血液存活时间的影响

血液中含有各种不同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其中,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体外存活较长时间,达到3-6周之久。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只有数小时至数天。

由于血细胞的不同存活时间,血液中的细胞成分也会因时间而有所变化,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因此,如果需要保存血细胞以进行长期研究或临床使用,可以选择对血细胞进行分离、保存或冷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抗凝剂对血液存活时间的影响

抗凝剂是指添加在采集到的血液中,以避免其凝固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抗凝剂会对血液成分的保存时间产生影响。

常见的抗凝剂有乙二酰胺四乙酸盐(EDTA)、肝素和柠檬酸盐等。肝素抗凝血液的时间最短,一般只能维持数小时的时间。而EDTA能够延长血液的保存时间,可以在冰袋冷藏状态下保存血液24-48小时。柠檬酸盐则能够保存更长时间的血液,可以达到5天以上。

4、其他因素对血液存活时间的影响

除了上述因素外,血液的保存时间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采血方式、储存容器和储存时间等。如果采血不规范、使用的容器不合适或保存时间过长,都会导致血液存活时间的缩短。

因此,在采集、保存和使用血液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以确保血液在体外能够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