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黄疸的特点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1周内黄疸指数达到或超过血清胆红素总浓度超过正常值的生理或病理现象。全身黄疸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主要由于新生儿肝脏解毒功能不完善,无法及时代谢胆红素所致。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发生黄疸,而婴儿出生后早期出现黄疸,通常是正常反应。
自然环境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这些指标的改变提示肝脏受到损伤,可能的因素包括产生量过高的胆红素,胆红素排泄不畅,以及其他病理因素。
2、何时需要去医院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内会出现轻微的黄疸,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黄疸不断加重或过多持续时间就需要考虑去医院检查,以免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需要去医院的情况包括:
1.黄疸出现在出生后第一天,或出生后超过1周仍然较严重;
2.黄疸不断加重,尤其是在头几天;
3.新生儿表现出饮食、睡眠和活动异常等不适症状;
4.新生儿面部、眼结膜、皮肤和口腔黏膜过于黄色,甚至是橙色;
5.新生儿胸、腹部、四肢和其他部位出现皮下结节、硬结等异常情况。
3、医院的检查和诊疗
去医院检查时,医生会对孩子的血常规、肝功能、生化标志物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了解孩子的病情。如果确诊为病理性黄疸,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治疗,如果一些病理因素引起的黄疸需要治疗的话,孩子需要留在医院治疗。治疗主要包括补液、光疗、药物治疗等。对于严重的黄疸患儿,有时需要进行输血、换血等治疗。
4、家庭监测方法
在孩子出院后,家长需要认真监测孩子的情况,以避免出现病理性黄疸。家庭监测主要包括:
1.常规体温、体重和身高测量;
2.观察孩子大小便情况,尤其是尿液颜色是否正常;
3.观察孩子的面色、眼白是否有黄色或橙色;
4.尽量避免剧烈振动或撞击等行为,以减少可能的外伤;
5.勤洗手,避免感染;
6.定期检查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如果黄疸不断加重,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家长也应该留心孩子的情况,及时监测孩子的身体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