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中毒反应有哪些
野生菌类因为自然环境和生长过程的影响,含有各种各样的毒素,可能引起人体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其中,比较严重的还有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常见的野生菌中毒反应有:
1. 肠胃症状: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居多,轻者症状持续数天,重者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2.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恶心、瞳孔不同大小、四肢麻木、共济失调、癫痫样发作等表现。
3. 免疫系统症状: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等表现,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吃了野生菌的几个时间段
在同一类野生菌中,食用的时间越短,可能出现中毒反应的时间就越短。
1. 15分钟-2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常见的包括有毒菌类的“毒草菇”、毒鹅膏菌等。
2. 2-6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比较常见的有牛肝菌、鸡枞菌等食用菌。
3. 6-24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包括马鞍菌、毒鸟巢菌等。
4. 超过1天才出现中毒症状:藏红菇、刺盖菇等菌类,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最长。
什么情况下易引起中毒
要避免采食了含有有毒菌科的野生菌,因为这些菌种往往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在野外,很难确知食材的毒性。以下是一些可能引起中毒的情况:
1.、摘采位置:像采集在露水上或在浅的山水池塘边等处的野生菌,生长的环境可能较为复杂,食用后引起中毒的概率会增加。
2.、降雨天气:在下雨天以及下雨后的一段时间采到的野生菌,易受污染,导致中毒。
3.、采摘技巧:野生毒菌与无毒菌的外观相似,如果摘采技巧不太熟悉,很容易将毒菌采摘回去混合着吃掉。
4.、不合理的烹调:一些野生菌不合理烹调也会导致中毒反应。如未煮透、时间不够等问题。
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
要预防采食野生菌类造成的中毒,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 了解菌种:在野外采摘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采摘菌种的熟悉程度。
2. 根据烹调口味煮熟,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野生菌。
3. 不要贪多,尤其对于容易引起中毒的种类,不要过量摄入,以免摄入过多的毒素。
4. 慎选采摘地点:选择环境比较清洁、空气新鲜的地方采摘并做好采摘记号。
5. 找专业人员辨别:如果采摘者不太熟悉野生菌,可以向专业人员请教、辨别。
- 上一篇: 手臂骨折后酸多久能好 手臂骨折后需要多久恢复?
- 下一篇: 蛇毒液多久失效 蛇毒液失效时间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