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存放多久不能化验
血液化验是现代医学临床检查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在采集后,血液是需要进行保存、运输等工作,并且在存放一定时间后就不能再进行化验。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液存放多久不能化验的相关因素。
1、不同类型血液的存放时间
不同类型的血液在存放期间的时限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血浆、血清、全血等不同类型的血液在存放期限上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血浆冷冻后可存放一年,血清常规冷藏下可存放5-7天,雾化冷蒸液保存48小时,ETDA抗凝质保存48小时,全血常温下可保存24小时,冷藏下可保存72小时。
2、血液存放环境因素的影响
血液存放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一般情况下,存放环境的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并且避免阳光直射和强光照射。当环境温度超过25℃或低于20℃时,血细胞的代谢率和膜通透性都会大幅度提高,使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影响化验效果。
3、血液种类的影响
不同血液种类存放时间也是存在差异的。例如,在血液样品采集后,血细胞膜的通透性、血液中的酶活性等都会影响血液的存放时间。例如,血清比血浆的化验有效期短,原因是血浆在制备的过程中含有较多的防腐剂,而血清则完全没有加入防腐剂。
4、血液保存管材的选择和使用
在存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血液保存管材同样很重要。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管材,使用不合适的管材将会对血液成份造成损伤。例如,常用的EDTA抗凝管保存时间只有48小时,在这期间内就会对血液的质量造成损伤。除此之外,管材的材质、密度、结构等因素也会影响血液的保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