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卧床多久会引起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因为身体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不运动不活动,导致肌肉挂掉的一种生理现象。这是因为肌肉没有得到足够的刺激,使用量减少,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肌肉量减少。
在临床上,因病患者长时间卧床、戒严者长时间被拘禁、宇航员在太空停留时间过长等人群都容易导致肌肉萎缩的发生。
一般而言,人身体的肌肉长时间处于非运动状态,保持不动一周左右即可感受到明显的肌肉萎缩。在这一时间段内,肌肉量会减少,力量下降,肌肉纤维数量减少,肌肉的代谢会发生变化。不过,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引起肌肉萎缩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2、卧床多久会引起骨量损失
由于长时间卧床促使骨骼不受刺激,导致骨密度下降,骨骼质量损失,易出现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
据研究发现,卧床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骨质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这是因为在卧床的过程中,骨质吸收增加,骨形态改变,还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骨骼质量的下降。
3、长时间卧床如何预防肌肉萎缩和骨量损失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卧床时间会导致肌肉萎缩和骨量损失,但是采取一些措施可以减轻这种现象。
在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选择合适的运动,或者采用物理治疗等。同时,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和运动对预防肌肉萎缩和骨量损失也非常有帮助。
进行适量的床上训练也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比如进行肌肉吸收训练、双脚踏踏车等。
4、结语
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和骨量损失,但是适量的床上训练以及蛋白质摄入和运动,可以减轻这种萎缩现象。在卧床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运动和刺激,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采取合适的床上训练方法,保持肌肉的强度和骨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