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正文

浙江越州龙井茶采摘

2022-02-04 08:37:01 暂无评论 知识问答

浙江越州龙井茶采摘时间

历来龙井茶的采摘以早为贵,但也不是越早越好,需要看嫩芽的生长状态及当年的气候条件,有俗语称“早采三天是宝,迟采三天是草”之说。因此,龙井茶采摘的季节性很强。根据西湖龙井茶产区的气候条件,春茶在3月下旬茶树吐露新芽尖时即有开采的,茶农称之为“摸黑丛”,即从一芽一叶初展开始,每天或隔天采一次,到立夏前结束。

夏茶一般是立夏后开采,6月中旬结束。秋茶6月下旬开采,10月上旬结束。全面采摘期长达190天至200天。不同茶园不同品种不同气候条件等影响因素下,采摘时间都会提前或者延后,一般遵循早发早采,迟发迟采。

浙江越州龙井茶上市时间

一般的西湖龙井新茶都在3月下旬上市,大概在3月20号左右还要看当时的天气,但是基本能在3月底前上市新茶上市主要跟天气有关系。龙井茶以四绝称着在清明前采摘的龙井茶叫「明前龙井」,在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龙井」,这两种茶,以「明前龙井」较珍贵,是龙井茶中的「贵族」。

西湖龙井茶的产地环境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林木茂盛,溪润常流。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茶芽不停萌发,采摘时间长,全年可采30批左右,几乎是茶叶中采摘次数最多的。

龙井茶的采摘标准

1、以嫩为佳

鲜叶嫩匀度是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西湖龙井以采摘茶叶的嫩度不同分为“莲心”、“旗枪”、“雀舌”。根据西湖龙井茶对嫩度和品质的要求,分季采摘的标准是:春茶一般按一芽一叶的标准开采。“清明”前后是采特、高级茶的原料;

由于茶树品种、地势、树龄以及茶芽着生部位不同,发芽迟早、生长快慢也不同,必须掌握标准、及时采摘。做到符合标准的有一朵采一朵,应采的一朵不留,不应采的一朵不采,当芽叶生长很快而又一时来不及采时,可“一茶二采”,以确保所采芽叶大小嫩度一致,达到多采茶,采好茶的目的。

2、以早为贵

偏早采。“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有强烈的季节性。明代的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也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西湖茶区通常以清明前后采的龙井茶品质最好,称明前茶,谷雨前采的茶品质亦佳,称为雨前茶。明前茶最为上品,清明谷雨后采的茶居普通茶。为保证龙井茶的优异品质,必须做到偏早嫩采,一般春茶在3月下旬茶叶刚吐露几个嫩尖时开采,即一芽一叶开采,每天或隔天采一次,到立夏前结束。夏茶一般是立夏后开采,6月中旬结束。秋茶6月下旬开采,10月上旬结束。在茶叶全面开采前,应将茶山排队,分园分批采摘,做到早发早采,迟发迟采;高山土薄老茶园,对夹叶多,芽叶易老的茶园先采;芽叶持嫩性好,不易老化的茶园后采。

分批采。由于茶树营养芽着生部位不同,获得养分的机会也不同,顺序为顶芽——腋芽——潜伏芽。根据茶树生长具有“顶端优势”和“早采早发”的特点,龙井茶区推行分批多次早采、嫩采,可不断促使腋芽生长和潜伏芽的萌发,增加芽叶数,提高产量。西湖龙井茶一般春茶采14~16批,夏茶采6~8批,秋茶采20批,全年共采40~44批,全年采摘期190—200天。西湖龙井茶区的分批多次采,不仅保证了采摘质量,增加了采摘批次,还使腋芽和潜伏芽有节奏地分化发育,因而春、夏、秋各季节茶叶产量比较均匀。

3、留叶采摘

西湖茶区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推行春茶、秋茶留鱼叶,夏茶留一叶采和采顶留侧、采高留抵等不同采摘方法,妥善地解决了茶树“采与养”的矛盾,是保证当年增产与持续稳定高产的重要措施。

4、讲究采摘方法

鲜叶质量是保证干茶品质的前提,采摘茶叶不能掐,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都去不掉。据说,古时给皇上进贡的茶叶是采茶姑娘用双唇采下来的。龙井茶区历来推行提手采摘法,即手心向下,大拇指和食指夹注鱼叶上的嫩茎,轻轻向上一提芽叶就采下了,采下的芽叶成朵,大小一致,匀度好,不带老梗、老叶和夹蒂,既不会伤害芽叶,又不会扭伤茎干。同时,要求茶丛采净,顺序从下采到上,从内采到外,不漏采,不养大,不采小,应采的全部采净。

5、保持青叶的新鲜

鲜叶下树后,失水加快,呼吸作用加强,使叶内糖分分解,释放出大量热量。为防止鲜叶发热变红,龙井茶区采茶均用通气散热性能较好的竹篓,竹篓大小视鲜叶级别不同而异。鲜叶级别高的,竹篓要小一点,一般可盛鲜叶0.5~1公斤;盛中档鲜叶的竹篓,容量为1.5公斤;低档鲜叶可大一些,一般可盛2.5公斤鲜叶。采下的鲜叶不能揿压,用大竹篓分批、及时装运下山,以保持青叶的新鲜度。下山鲜叶筛分后,分级均匀摊放在篾垫或竹匾上,置于阴凉通风处。

西湖龙井茶的制作工艺

1、青叶采摘

西湖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西湖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其次西湖龙井的采摘也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西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叶,故极为名贵。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2厘米。

2、鲜叶摊放

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提高茶叶品质高级西湖龙井的炒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

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

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

\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6、分筛

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7、挺长头

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8、归堆

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9、收灰

炒制好的西湖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西湖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

综上所得,西湖龙井茶属于绿茶,所以与所有的绿茶一样,西湖龙井茶的最佳采摘时间是在春季,但是具体的采摘时间是什么时候的话,这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的喔!

龙井茶产于浙江的什么地方

龙井茶产于浙江的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著名绿茶之一。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浙江属于哪里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0%,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浙江属于什么方向

1、浙江属于东南方向,在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介于北纬27度12分-31度31分和东经118度-123度之间。

2、浙江省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19516-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