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之初,蒸青团茶已成为主要茶类,也有晒干的叶茶(类似现代的白茶)。唐陆羽所著《茶经六之饮》中称:饮有觕(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可见当时已出现四种茶叶,但按现代的制茶科学来认识,这四种茶均属蒸青绿茶。
宋代开始,除保留传统的蒸青团茶以外,已有相当数量的蒸青散茶,《宋史食货志》: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团饼茶,是将茶蒸后捣碎压成饼片状,烘干后以片计数。散茶是蒸青后直接烘干,呈松散状。
元代,团茶逐渐被淘汰,散茶得到较快的发展。当时制造的散茶,因茶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分为两类:即芽茶和叶茶。芽茶为幼嫩芽叶制成,如当时的茶名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拣芽等均属芽茶;叶茶为较大的芽叶制成,如雨前即是。
到了明代,除蒸青散茶以外,出现了炒青绿茶以及红茶、黄茶、黑茶,直接晒干或烘干的白茶也同时存在。因此可以说,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五大茶类均已出现。
到了清代,除五大茶类外,又出现了乌龙茶,各类茶叶的制茶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很多质量非凡的名茶
获得了朝廷和文人雅士的赞赏。至此六大茶类齐全。随着茶叶的输出和贸易活动,不少茶类的制茶技术已传播至很多产茶国家,使各具特色、不同品类的茶叶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所享用。

少林历代掌门
1、跋陀:在嵩岳少室山下建造少林寺,跋陀是为少林寺第一位住持。
2、了改:1335年至1421年,明洪武二十三年成为主持。
3、文载:1454至1523年,明正德三年即1508年,祠部任命文载住持少林寺,前后十六年,直到圆寂。
4、正道:1547至160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即1594年,被祠部任命为少林寺住持,前后十七年,直到圆寂。
5、行正:1914至1987年,其中1986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少林寺方丈,结束了自清康熙以来少林寺无方丈的历史。
6、永信:少林寺现任方丈。1987年8月,行正长老圆寂,得师衣钵,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7、僧稠:480至560年,昌黎人,俗姓孙,少林武术创始人。
唐代历代皇帝列表,唐朝历代君主
唐朝总共有二十八个皇帝,按登基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历代玉蝉特征,历代玉蝉特征简述
1、早在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中就有蝉形玉器出现,此后历朝也多有发现。古代玉蝉的造型不断发展变化,每个时代的玉蝉都有一定的造型特征。
2、新石器时期(以石家河文化为例)石家河文化的玉蝉数量多,制作较为精美,造型抽象夸张,代表新石器时期蝉形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其基本造型可以总结为:体型短、扁、宽,蝉腰略束,整体呈斧形。吻部略突起,颈部宽,部分玉蝉颈部上有一对云纹或弦纹修饰,蝉目多为近圆形眼和叶形眼,微凸。双翅张开(有的玉蝉翅膀上有筋脉纹),用多条平行弯刻线修饰腹部,蝉尾和蝉翅不露尖峰。该时期制作粗糙的玉蝉双翅和腹部不分,只有蝉整体最基本的造型,双翅和颈部都不加纹饰。
3、商代前期出土的玉蝉较少,大量商代玉蝉出土在商代后期殷墟的各个墓葬中,雕工粗简,造型颇为夸张。该时期的玉蝉造型多为双翼收拢,静态匍匐状,形态呆板。蝉眼有两种,在头部前端两侧的凸起圆珠眼和背部的阴刻圆眼。双翅上面多用直阴刻长线表现筋脉,腹面全用多条平行弯线来装饰。
4、周朝玉蝉造型承袭商代的风格,较商代更为细致和精美。蝉的背、腹和翅膀上面开始有各种装饰纹饰出现。战国的玉蝉纹饰种类最多,样式最为精美。
5、汉代葬玉盛行,玉蝉在六朝之前皆取脱胎换骨、复活再生之意,其含义在汉代达到顶峰。汉代的玉蝉多为用于陪葬的含蝉。汉蝉用少量平直有力的线条表现蝉的生态特征,刀法苍劲有力,造型生动概括,有汉八刀之美誉。汉代的玉蝉刀法犀利简洁、锋棱毕露、线条挺拔,制作精美规矩、造型饱满生动,是中国古代玉蝉制作的最辉煌阶段。但汉玉蝉与现实生活中的蝉在形象上有一定的差距。
6、两晋南北朝战乱不止、经济萧条,此时盛行食玉。该时期的蝉整体造型承袭汉风,只是线条不锋利,雕刻力度不足。
7、唐代未见出土玉蝉宋代社会经济极度繁荣,玉器开始向世俗化方向发展,民间有大量玉蝉出现。该时期玉蝉多为佩蝉。自宋起,蝉清廉、直言不讳的含义开始应用于玉雕作品之上。
8、宋代的玉蝉大多造型古朴,体型较以前短而宽。蝉身上面的雕刻线条软弱无力,不见刀锋,刻痕粗深不规矩。蝉目为不规则的椭圆形,在首部的两端向两侧斜下。
9、元代水晶蝉明清两朝的玉蝉更加趋于写实。除仿古蝉皆为圆雕或半圆雕,造型写实立体感很强。但是有形无神略有俗气之感。
10、明代:蝉眼是凸起的圆珠大目,主要有两种纹饰出现在翅膀上:麻点纹和两到三对的长阴刻线条。
11、清代:雕琢细致十分逼真,注重细部刻画,器型和纹饰多样,阴刻和阳起两种线条共同运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16280-0.html
- 上一篇: 2020霜降出生的女孩起小名的方法有哪些
- 下一篇: 龙井、君山银针产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