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品牌
1、乐品乐洞庭碧螺春
这款乐品乐牌洞庭碧螺春,净含量250克,价值仅99元哦,很是的实惠。时尚罐装,精细礼袋,送人自用皆有体面。大分量,足够爽。
2、艺福堂洞庭碧螺春
艺福堂牌洞庭碧螺春,为明前一级茶,价值为98元,净含量有250克。不只性价比高,并且品格上乘,清香袭人,滋味鲜爽生津,值得一尝。
3、茶博士洞庭碧螺春
茶博士雨前特级洞庭碧螺春,净含量250克,价值才88元哦。此款洞庭碧螺春,带有花果清香,口感很是的清润甘爽,耐久耐泡,值得保举。
4、秦府茶行洞庭碧螺春
此款是秦府茶行二级洞庭碧螺春,价值轻微自制一点,仅需59.9元就有250克了哦。配备独家定制礼盒,送礼、家用、招待来宾,倍有体面。
碧螺春的价格是多少
1、极品碧螺春大概在2000元左右一斤(500克),
2、一级一等1500元左右一斤,一级二等1000元左右一斤,
3、特级碧螺春580元左右一斤,
4、三级一等380元左右一斤,
5、三级二等260元左右一斤,
6、不分级碧螺春150元左右一斤。
碧螺春产地在哪里
碧螺春产地主要是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洞庭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多是果木与茶树间作,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着碧螺春茶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好坏鉴别方法
1、观外形
优质的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如蜜蜂腿,像铜丝条,呈螺形,色泽银绿隐翠,满身披毫,银芽显露,一芽一叶,牙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且茶芽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
2、看毫毛
满身白毫是碧螺春的特点之一!碧螺春的成品茶白毫遮掩,茸毛紧贴茶叶。按照遮掩程度,也就是茸毛密布的程度,可区分碧螺春茶的优次好坏。
3、闻香气
优质碧螺春的香气特别,在清清的茶香之中,透着浓郁且强烈的芳香,闻起来像花果的香味,使人陶醉和迷恋。
4、看冲泡
由于碧螺春的条索细紧重实,冲泡时会迅速下沉,而不会浮在水面,反之则为假。碧螺春沉于杯底之后,幼芽慢慢展开,芽大叶小,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香气清新浓郁,滋味鲜醇、回味甘厚。
5、品味道
碧螺春冲泡之后,头道鲜爽,二道甘醇,三道微甜。其鲜爽的茶味之中,还蕴含甜蜜的花果香气,使人百饮不厌、回味无穷。
6、看颜色
正宗碧螺春的色泽柔和鲜艳,染色的碧螺春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正宗碧螺春的茸毛为白色,染色的碧螺春茸毛呈绿色。正宗碧螺春冲泡后,茶汤柔亮鲜艳,而染色的则黄暗,像陈茶的颜色。
总之,碧螺春茶的品牌非常的多,当然的,不管是哪一个品牌都是值得饮用的,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喔!

碧螺春是否好喝
1、主要依据个人口感而定。
2、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或“吓煞人香”。碧螺春茶的内质特征通常形容为“一嫩三鲜”。碧螺春茶以饮当年的新茶为佳,其中更有“明前茶、贵如油”的说法,明前碧螺春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后期更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香气馥郁,滋味鲜醇。
苏州正宗碧螺春品牌有哪些
苏州正宗碧螺春品牌有三万昌、邓尉牌、庭山牌、御牌等。下面是一些碧螺春品牌的简单介绍:
1、三万昌:始创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苏州的茶业老字号。始创人为苏州人氏盛尧明,后因年迈将企业转让给贴邻缪成福为业。“三万昌”意喻为“绵绵不绝,繁荣昌盛”;
2、邓尉牌:苏州市邓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下设一家子公司苏州石公山庄茶叶有限公司、8家茶叶专卖连锁店,拥有苏州市邓尉茶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和江苏省碧螺春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为江苏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始于明代,最初叫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又因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00851-0.html
- 上一篇: 好听的男生名字 品貌非凡
- 下一篇: 野钓时抛竿钓钩组运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