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範和必备的品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教师伦理学
- 类别:伦理学
- 对象:教师
- 又称:教师职业道德
- 简称:师德
- 要求:社会对教师的行为的基本要求
名词解释
教师道德规範
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社会以及个人之间道德关係和道德行为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教师道德範畴
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徵,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作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教师道德良心
是指教师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教师道德选择: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道德关係和矛盾,又有几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时,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作出的行为决定。
教师道德行为
就是教师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教育事业的行为。 教师道德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讚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具体内容
1、教师道德中调节功能是教师道德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是指教师道德具有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教师的行为与职业活动,从而协调师德关係的能力。
2、教师对师德规範的理解,只有从他律上升到自律,才能发挥教师道德应有的作用。 教师对师德规範不能走到自律阶段就满足于“良心发现”而停滞不前,只有实现师德他律和自律统一,使师德良心和义务互动影响,才能说教师个体的道德达到了真正的成熟和实现了人格的完善,教师道德规範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发挥。
3、 教师道德规範体系的一般结构为:一个道德基本原则,几个道德规範和若干个道德範畴.
4、教师道德良心就是指教师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5、 师德评价标準:社会标準与职业道德标準的统一
6、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是闭门修过、自我反省。 实践,是师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第一,教育实践是教师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源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範都来自于教育实践。第二,教育实践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目的。第三,教育实践是检验教师道德修养客观效果的标準。
7、现代高校教师具有的独立人格,使其道德行为的选择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制约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範体系。教师的内部条件包括: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人道德素质和个体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