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潢川县(光州)弋阳镇史载有陈元光旧宅第,顺治十七年《光州志》卷之九《人物考(上)·乡贤》载:“陈鄷 字有芑,旧为光州人。因祖元光戍闽有功,世守漳州,遂为闽人。父珦举明经,及第授翰林秀才,授辰州宁远令。在都见李林甫、杨国忠柄国,无意仕进,回访光州旧第,川原壮丽,再新而居之数年。安禄山乱,漳州民诣福建观察史,乞遵旧制,命陈鄷领州事,以拯民生。朝是其请,乃建学延师,锄强救灾,一如祖父之政。”今潢川县弋阳镇老城街道龙湖南有陈元光旧地遗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陈元光故居
- 所属年代:唐代
- 位置:河南省潢川县
陈元光子陈珦病重回故乡归葬光州
据《开漳陈氏族谱》等谱牒及漳州市云霄县文物保护协会威惠庙工作委员会2012年4月编《云霄威惠庙》一书(第13页)记载:陈珦(公元702—742年),子朝佩,名伯珙,唐开元辛未科以明经及第,授翰林院“承旨学士”。其父元光殉职后,珦袭职领漳州刺史。此后8年,珦率兵征讨复叛之潮寇余党,斩杀蓝奉高,得报家仇国耻。进一步开发闽南,在其父创办的“松鹫书院”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未几,因病归还故乡光州(今潢川县 ),延医诊治未果,仅以41岁英年逝于故土。南宋绍兴二十年,朝廷追封陈珦为“昭贶通威文英侯”。漳州九龙溪九龙岭东北山麓有其“衣冠冢”。
陈元光子孙后代认可先世为光州(今潢川)人
“其先人元光,产于光州,……,以故视州之绅士黎庶,犹其亲姻比党也。”陈元光子陈珦病重还乡光州延医就治并葬于光州。可见,陈珦对光州旧第的感情非同一般,而这种传统也为他的后人(子陈酆、孙陈咏、曾孙陈章甫)继续和传承。
顺治《光州志》卷八《选举考·荐辟》:“唐 天宝初,陈鄷,光州人,以祖元光功,世守漳州,居闽,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见李林甫柄国,复隐居光。漳乱,闽人复请公为漳州刺史。”顺治《光州志》卷九《人物考(上)·乡贤》篇记载:“陈鄷 字有芑,旧为光州人。因祖元光戍闽有功,世守漳州,遂为闽人。父珦举明经,及第授翰林秀才,授辰州宁远令。在都见李林甫、杨国忠柄国,无意仕进,回访光州旧第,川原壮丽,再新而居之数年。安禄山乱,漳州民诣福建观察史,乞遵旧制,命陈鄷领州事,以拯民生。朝是其请,乃建学延师,锄强救灾,一如祖父之政。”
乾隆《光州志》卷五十《仕贤列传(一)》:“陈鄷字有芑,先世弋阳人。因祖元光戍闽有功,世守漳州,遂为闽人。父珦举明经及第,授翰林承旨。珦生鄷,德性温恭,幼躭经史。天宝六年,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在京见李林甫、杨国忠柄国,无意仕进。访弋阳旧第,川原壮丽,再新而居之数年。安禄山乱,漳州民诣福建观察史,诉乞遵先朝旧制,命陈鄷领州事,以拯民生。朝是其请。鄷至漳,建学延师,锄强救灾,一如其祖守漳时。(节旧志。)”
顺治十七年《光州志》朝,曰:‘陈咏酬酢,如钟含音,大小随叩,如水待汲,方员随器,乞留府摄治中事。’上从之。丁父忧,起复补光州司马,秉旄仗节二十余年,守职无玷,加本州团练使,率正直遵国宪,令行禁止,光人德之。”
“陈章甫,字尚冠,咏子。唐建中初年,举明经,转庐州司理,吉州别驾,淮西督府参军,值吴少诚叛上京,十九岁得光州司马,竟代父本州团练,元和三年转京兆司田兼领度支郎中,以父病乞终光州,诏许之。元和十二年,咏卒,扶柩归漳。敬宗初,复补光州司马,加团练使,士民爱如慈母,弟四人俱在漳,而公竟居浮光焉。”
顺治十七年《光州志》卷之七《官秩考·宦业》之《陈烨》记载:“陈烨,字惟实,福建龙溪人。万曆初,以举人授光州守。其先人元光,产于光州,有功唐代,世守闽,因为闽人。以故公视州之绅士黎庶,犹其亲姻比党也。时执政者以天下赋法不一,行一条鞭法,奉行者犹未全善。公延访汰蠹,成画一法,民受其庇,于文庙前建龙门奎楼,为文笔峰,风气大振,文运日昌。州志残缺,礼聘刑部郎中陈璋修补,士大夫感公德,以元光旧封广济王,为建庙儒学东,以公配食,复祀名宦祠中。”
顺治十七年《光州志》卷之十一《艺文考(上)·碑记》张袭贤作《陈公条鞭德政记》一文,记陈元光三十六世孙陈烨请命家乡善政爱民:“公号肖岩,福建漳州龙溪县人。领嘉靖甲子乡荐,岁甲戌以亲老借禄谒选,得河南汝宁府光州知州......公有心德,民有口碑,爱公之政,感公之心......继来子民者,能允若如兹,心公之心,而法公之法,则子孙黎民尚亦有利,而予文亦籍以不朽矣。是为记。”
光绪《光州志》卷八《仕贤列传》篇中的记载:“唐 陈鄷字有芑,先世弋阳人。因祖元光戍闽有功,世守漳州,遂为闽人。父珦举明经及第,授翰林承旨。珦生鄷,德性温恭,幼躭经史。天宝六年,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在京见李林甫、杨国忠柄国,无意仕进。访弋阳旧第,川原壮丽,再新而居之数年。安禄山乱,漳州民诣福州观察使,诉乞遵先朝旧制,命陈鄷领州事,以拯民生。朝是其请。鄷至漳,建学延师,锄强救灾,一如其祖守漳时。(节旧志。)”卷之七《官秩考·宦业》篇:“唐 陈咏,字正雅,闽人。唐大曆间,刺史郑昌仕表其器可比仇香,补授汝宁录事,转恩州参军。京(北)[兆]尹黎乾请于京(北)[兆],曰:‘陈咏酬酢,如钟含音,大小随叩,如水待汲,方员随器,乞留府摄治中事。’上从之。丁父忧,起复补光州司马,秉旄仗节二十余年,守职无玷,加本州团练使,率正直遵国宪,令行禁止,光人德之。”
开漳圣王陈氏家族在光州与漳州两地来往密切,陈元光后人以回光州和在光州为官极大的荣誉。光州人历来将陈元光父子及后裔视为乡亲,历代把陈元光父子或祭祀忠烈祠、或祭祀于乡贤祠、忠义祠…。可以说陈元光子孙除了世守漳州任职外,就主要是在光州任职,开漳陈氏这个历史传统在漳州与光州几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