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片段: 美人计和美人计里的美人 越大夫范蠡看见西族的时候,一定两眼放光,可能还有些脑震荡的感觉。美女哪个不想看?男人爱看,女人也爱看,英雄美女本出一家,何况范蠡太是个英雄了。 谁也没见过西施,西施是活在那些考证来考试去的故纸堆里,偶见几幅肖像也是横看竖看难辨美味,估计是没弄像。三十年代的游记说,薴萝村在诸暨南首,傍一座名唤“薴萝”的小山,沿浦阳江走约半个小时即到,进口的地方有一块黑木牌坊上书“古薴萝村”,接着走,桃李盛开,香气袭衣,风景美极了。……
基本介绍
- 书名:越事杂说
-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 页数:151页
- 开本:32
- 品牌:百花文艺出版社
- 作者:陈雪春
- 出版日期:2004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30638262
媒体推荐
书评
百花文艺出版社準备出版一套“江南风月丛书”,想以大散文形式,从大文化角度,展现江南的人文景观。我曾同策划比事的苏州王稼句兄开玩笑说,既谈“风月”,似乎离不开女人,离开女人还叫“风月”吗?稼句兄听了笑笑,说能谈当然好,但也不一定。他实际上是未置可否。
百花文艺出版社準备出版一套“江南风月丛书”,想以大散文形式,从大文化角度,展现江南的人文景观。我曾同策划比事的苏州王稼句兄开玩笑说,既谈“风月”,似乎离不开女人,离开女人还叫“风月”吗?稼句兄听了笑笑,说能谈当然好,但也不一定。他实际上是未置可否。
图书目录
谁为禹嫂唱支歌
美人计和美人计里的美人
洗去牌坊的味道
会飞的花哪儿去了
风流鹅事
柳絮随风
酒为诗狂
西厢绯闻
糟糠妻的结局
爱的断垣残壁
有田可耕 有书可读
几间东倒西歪屋
浮华褪尽处
红袖今日不添香
製造桃花源
口袋里的官场戏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美人计和美人计里的美人
洗去牌坊的味道
会飞的花哪儿去了
风流鹅事
柳絮随风
酒为诗狂
西厢绯闻
糟糠妻的结局
爱的断垣残壁
有田可耕 有书可读
几间东倒西歪屋
浮华褪尽处
红袖今日不添香
製造桃花源
口袋里的官场戏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文摘
书摘
谢道韫和王凝之的婚姻属于最标準的门当户对。王谢两家可称晋司马王朝的两大支柱,谢的叔父谢安和王的父亲王羲之,一个大文学家加政治家一个大书法家,均是左右朝政的铁腕级
人物。唐时出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类名句,足见“王谢”之显赫门庭。按理,他们该是幸福美满的一对儿。
从相亲到婚礼全由双方家长做主操办,还有谈恋爱的过程,父母拚命怂恿就怕两个小的不走动,到头来轻轻鬆鬆摆出功架做新郎新娘好了,无须“私订终身后花园”,不用自己动脑筋的,多省力。再说,婚礼排场一定无法想像的大,哗哗流出去的银子绝不会失了哪一家的面子。王谢两家世代联姻的,谢道韫没有感到突兀。据说有一天她去王凝之家,回到家闷闷不乐,老爸谢奕开了腔,人家王郎是王羲之的儿子,人很好的,你不开心,却是为何?谢道韫答,爸呀,我家叔辈和兄弟们都是俊雅之士,想不到天地之间还有个王凝之,把我的叔辈兄弟比下去啦,你说恼不恼?笨人都听得出她正话反说,对那个王凝之是满意加佩服。王凝之秉性忠厚,文学造诣深,草书隶书拿得起,没错是个可以託付终身的人。本来谢安中意王家长子王徽之的,姜到底老的辣,眼光太準了,王徽之实在能用“卓而不群”来形容。不过这小子尽千些莫名其妙的事儿,譬如好端端的雪夜独饮,忽然心血来潮的要见二位好友,立马泛舟奔去,谁知半途兴致全退,又立马折回返府了,他这样向人解释,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何必见怪!这使谢大人一丈水退得光光,侄女嫁了他能否善始善终,难说,于是成就了王家二小子王凝之。
王凝之得娶谢道韫,应是前世修来的福了。谢道韫看走了眼,在大才女的老婆面前,他太平庸了。双方家长正为这桩婚事得意呢,谢小姐回娘家来先前的调调全走了,没想到王家那幺多出色人物,居然“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潜台词是怎幺出了王凝之这等废物。自古奇女嫁庸夫,绝对了些,但谢小姐终于没能跳出这个俗套套。
晋室东渡之初,谢安和王羲之一起居于风光宜人的会稽,饮酒赋诗,纵情丘壑,关係甚密。王谢两氏子弟也紧跟附庸风雅,谢安却特别欣赏谢道韫侄女,她的聪颖和才情,颇有“雅人深致”。在一个北风吹雪花飘的冬夜,一家人围着火炉闲谈,谢安出了道题目考考大家,大雪纷纷下,像是什幺样子?谢道韫的堂兄谢朗急着应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不慌不忙接着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击节不已!
就是这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让谢道韫的名字刻上了历史的花办。
清词人纳兰容若有《饮水词》,反反覆覆回味逝去的恋人和逝去的爱,《饮水词·採桑子》说:“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办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饮水词·眼儿媚》说:“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中年定不禁哀乐,其奈忆曾游,浣花微雨,采菱斜曰,欲去还留。”《饮水词·山花子》说:“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是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等等,其中屡有“谢娘”、“道韫”、“柳絮”、“林下风”之类,显然与谢道韫和她的发明“未若柳絮因风起”密不可分,“柳絮”、”林下风”故为大家女子的代名词,才女亦被称作“咏絮才”。
清戏曲作家、诗人洪升所写《长生殿》知名度极高,可惜之前创作的不少剧本失传了,仅存《四婵娟》,杂剧,仿明徐渭之《四声猿》。巧了,四折故事中,就有一折讲谢道韫咏雪的,她与卫茂漪、李易安、管仲姬并称才华横溢的“四婵娟”,就是讲,谢道韫咏雪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流芳百世了。作为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的谢家,其浓得化不开的家庭艺术气氛书雾腾腾、安详,直让人艳羡。
家里家外清谈闲谈乃魏晋文人时髦风尚,汉代以来儒家地位独尊,不容男女授受不清,大家闺秀参与讨论,要张设青绫幕布躲其后,使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不能见其真面目。谢道韫坐幕后可是比幕前的还厉害,唇枪舌剑的,所向披靡。她听到王凝之的小弟弟王献之与人谈论正处下风,便引经据典为小叔子解围,客人终于招架不住她的”立意高远”,认输了事。 丈夫王凝之由谢安保荐,从江州刺史、左将军,一路做到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那年,海盗起家的匪首孙恩率众攻打会稽,书呆子十足又笃信道教的王凝之竟毫不设防,每天闭门默祷,他对手下保证已请得道祖允诺,派遣天兵天将相助,城池可保,贼兵定会自取灭亡。荒唐策略之下,贼兵势若破竹,王凝之和两个儿子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命婢僕组成突击队乘乱突围出城,敌不寡众,被俘。她抱着三岁的外孙厉声直面孙恩:“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系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那孙恩早闻谢道韫之才名,又见其临危不惧,于是”大为心折,改容相待”,并送她和她的外孙安返故居。
就这样,城池毁于王凝之的不可理喻,不知谢道韫对他的死于非命作了如何反映,悲伤之外恐十白还有太多的叹息。整个事件中,谢道韫的临阵不慌而置生死于度外,确实该让大男人的王凝之们脸红汗颜一把的。
谢道韫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受了谢安叔父的影响,出自“沉静有识见,少有名望”家族的谢安,与亲家王羲之们隐寓山水好不自在,屡次谢绝徵召,年逾四十才出仕,历任吴兴太守、吏部尚书、中护军、总中书、司徒、太保、太傅,并统十五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桓温专擅朝政,371年废皇帝司马奕为东海王,立司马昱为帝,次年简文帝司马昱死,桓温大兵发动政变,慑于谢安等人,未果。孝武帝司马曜继位,桓温摄政之心不死,谢安故意拖延,桓病死,使东晋统治延长了四十七年。小皇帝年幼,谢安累官至侍中,独综朝政,为相期间,施政宽和,还替桓温的几个孩子安排好了工作,名副其实的“宰相肚里能撑船”。
他的临危不惧荣辱不惊很有名的。名扬天下的淝水之战,一批由他亲自培养的谢玄谢琰等少壮派军事指挥家大胜,让苻坚的残兵败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方捷报到,他正端坐官邸与客下棋,说了一句“小儿辈已打败贼寇了”,继续投入地下棋。难道真的波澜不兴?不,简直是狂喜,你看他回内屋自己折了鞋跟都不知道,宰相风度幺。
当初桓温率兵谋反,都城里传得沸沸扬扬,说桓温无故入朝不是来废皇帝就是要灭了王谢巨族的,朝廷百官个个惶恐不安。身为吏部尚书的谢安和王坦之奉命新亭迎接,见对方帐后罗列甲士,从容道:“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帐后置甲乎?”桓温毕竟未到耍流氓的地步,只得好声好气:“恐有猝变,不得不然。”最后的结局竟是握手言欢,你好我好大家好,怎不让群臣竞折腰?
……
谢道韫和王凝之的婚姻属于最标準的门当户对。王谢两家可称晋司马王朝的两大支柱,谢的叔父谢安和王的父亲王羲之,一个大文学家加政治家一个大书法家,均是左右朝政的铁腕级
人物。唐时出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类名句,足见“王谢”之显赫门庭。按理,他们该是幸福美满的一对儿。
从相亲到婚礼全由双方家长做主操办,还有谈恋爱的过程,父母拚命怂恿就怕两个小的不走动,到头来轻轻鬆鬆摆出功架做新郎新娘好了,无须“私订终身后花园”,不用自己动脑筋的,多省力。再说,婚礼排场一定无法想像的大,哗哗流出去的银子绝不会失了哪一家的面子。王谢两家世代联姻的,谢道韫没有感到突兀。据说有一天她去王凝之家,回到家闷闷不乐,老爸谢奕开了腔,人家王郎是王羲之的儿子,人很好的,你不开心,却是为何?谢道韫答,爸呀,我家叔辈和兄弟们都是俊雅之士,想不到天地之间还有个王凝之,把我的叔辈兄弟比下去啦,你说恼不恼?笨人都听得出她正话反说,对那个王凝之是满意加佩服。王凝之秉性忠厚,文学造诣深,草书隶书拿得起,没错是个可以託付终身的人。本来谢安中意王家长子王徽之的,姜到底老的辣,眼光太準了,王徽之实在能用“卓而不群”来形容。不过这小子尽千些莫名其妙的事儿,譬如好端端的雪夜独饮,忽然心血来潮的要见二位好友,立马泛舟奔去,谁知半途兴致全退,又立马折回返府了,他这样向人解释,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何必见怪!这使谢大人一丈水退得光光,侄女嫁了他能否善始善终,难说,于是成就了王家二小子王凝之。
王凝之得娶谢道韫,应是前世修来的福了。谢道韫看走了眼,在大才女的老婆面前,他太平庸了。双方家长正为这桩婚事得意呢,谢小姐回娘家来先前的调调全走了,没想到王家那幺多出色人物,居然“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潜台词是怎幺出了王凝之这等废物。自古奇女嫁庸夫,绝对了些,但谢小姐终于没能跳出这个俗套套。
晋室东渡之初,谢安和王羲之一起居于风光宜人的会稽,饮酒赋诗,纵情丘壑,关係甚密。王谢两氏子弟也紧跟附庸风雅,谢安却特别欣赏谢道韫侄女,她的聪颖和才情,颇有“雅人深致”。在一个北风吹雪花飘的冬夜,一家人围着火炉闲谈,谢安出了道题目考考大家,大雪纷纷下,像是什幺样子?谢道韫的堂兄谢朗急着应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不慌不忙接着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击节不已!
就是这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让谢道韫的名字刻上了历史的花办。
清词人纳兰容若有《饮水词》,反反覆覆回味逝去的恋人和逝去的爱,《饮水词·採桑子》说:“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办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饮水词·眼儿媚》说:“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中年定不禁哀乐,其奈忆曾游,浣花微雨,采菱斜曰,欲去还留。”《饮水词·山花子》说:“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是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等等,其中屡有“谢娘”、“道韫”、“柳絮”、“林下风”之类,显然与谢道韫和她的发明“未若柳絮因风起”密不可分,“柳絮”、”林下风”故为大家女子的代名词,才女亦被称作“咏絮才”。
清戏曲作家、诗人洪升所写《长生殿》知名度极高,可惜之前创作的不少剧本失传了,仅存《四婵娟》,杂剧,仿明徐渭之《四声猿》。巧了,四折故事中,就有一折讲谢道韫咏雪的,她与卫茂漪、李易安、管仲姬并称才华横溢的“四婵娟”,就是讲,谢道韫咏雪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流芳百世了。作为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的谢家,其浓得化不开的家庭艺术气氛书雾腾腾、安详,直让人艳羡。
家里家外清谈闲谈乃魏晋文人时髦风尚,汉代以来儒家地位独尊,不容男女授受不清,大家闺秀参与讨论,要张设青绫幕布躲其后,使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不能见其真面目。谢道韫坐幕后可是比幕前的还厉害,唇枪舌剑的,所向披靡。她听到王凝之的小弟弟王献之与人谈论正处下风,便引经据典为小叔子解围,客人终于招架不住她的”立意高远”,认输了事。 丈夫王凝之由谢安保荐,从江州刺史、左将军,一路做到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那年,海盗起家的匪首孙恩率众攻打会稽,书呆子十足又笃信道教的王凝之竟毫不设防,每天闭门默祷,他对手下保证已请得道祖允诺,派遣天兵天将相助,城池可保,贼兵定会自取灭亡。荒唐策略之下,贼兵势若破竹,王凝之和两个儿子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命婢僕组成突击队乘乱突围出城,敌不寡众,被俘。她抱着三岁的外孙厉声直面孙恩:“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系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那孙恩早闻谢道韫之才名,又见其临危不惧,于是”大为心折,改容相待”,并送她和她的外孙安返故居。
就这样,城池毁于王凝之的不可理喻,不知谢道韫对他的死于非命作了如何反映,悲伤之外恐十白还有太多的叹息。整个事件中,谢道韫的临阵不慌而置生死于度外,确实该让大男人的王凝之们脸红汗颜一把的。
谢道韫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受了谢安叔父的影响,出自“沉静有识见,少有名望”家族的谢安,与亲家王羲之们隐寓山水好不自在,屡次谢绝徵召,年逾四十才出仕,历任吴兴太守、吏部尚书、中护军、总中书、司徒、太保、太傅,并统十五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桓温专擅朝政,371年废皇帝司马奕为东海王,立司马昱为帝,次年简文帝司马昱死,桓温大兵发动政变,慑于谢安等人,未果。孝武帝司马曜继位,桓温摄政之心不死,谢安故意拖延,桓病死,使东晋统治延长了四十七年。小皇帝年幼,谢安累官至侍中,独综朝政,为相期间,施政宽和,还替桓温的几个孩子安排好了工作,名副其实的“宰相肚里能撑船”。
他的临危不惧荣辱不惊很有名的。名扬天下的淝水之战,一批由他亲自培养的谢玄谢琰等少壮派军事指挥家大胜,让苻坚的残兵败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方捷报到,他正端坐官邸与客下棋,说了一句“小儿辈已打败贼寇了”,继续投入地下棋。难道真的波澜不兴?不,简直是狂喜,你看他回内屋自己折了鞋跟都不知道,宰相风度幺。
当初桓温率兵谋反,都城里传得沸沸扬扬,说桓温无故入朝不是来废皇帝就是要灭了王谢巨族的,朝廷百官个个惶恐不安。身为吏部尚书的谢安和王坦之奉命新亭迎接,见对方帐后罗列甲士,从容道:“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帐后置甲乎?”桓温毕竟未到耍流氓的地步,只得好声好气:“恐有猝变,不得不然。”最后的结局竟是握手言欢,你好我好大家好,怎不让群臣竞折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