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年和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启东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值得铭记的四年,是全面跨越、富有成效的四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複杂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本届政府在中共启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崇启大桥飞跨南北,吕四大港初展雄姿,沿海开发破浪领航,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準,圆满完成市十五届人大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连续四年排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二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的排名明显前移,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示範市、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等称号,谱写了启东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这四年,我们全力以赴争跨越、谋进位、创一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实现四年翻两番,一般预算收入是2007年的3.6倍,跃居全省第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5.3%。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是2007年的2.4倍;建筑业施工产值突破400亿元,是2007年的2.7倍。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13.9:52.6:33.5最佳化为10.7:53.3:36。
这四年,我们持之以恆筑平台、攻项目、抓产业,沿海开发有效突破。崇启大桥建成通车,百年梦想终成现实;吕四大港强势崛起,沿海开发热潮涌动。“两沿两区一中心”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功能配套日益完备,承载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全市开发开放的主阵地、跨越发展的增长极。积极策应巨观经济形势,制定实施《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实现区域集成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四年累计引进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30个、超100亿元项目9个。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工业投入等主要指标均列江苏沿海14个县市之首。
这四年,我们锲而不捨抓改革、促开放、求创新,发展活力日益彰显。镇村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农村综合改革、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纵深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江海文化节、科技节品牌效应日益彰显,累计新批外资项目135个,实现注册外资28.6亿美元,外资实际到账11.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1.3亿美元。全民创业持续升温,累计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额270亿元。科技创新成效显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比2007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40.1%,比2007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这四年,我们坚持不懈抓投入、强基础、重生态,城乡统筹协调共进。城市建设强势推进,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60亿元,建成区面积由14.7平方公里扩展到2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45.2%提高到50.6%。“南进东拓”战略深入实施,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最佳化。特色城镇体系加快构建,吕四港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示範镇、城郊镇、中心集镇实现差别化发展。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累计完成交通投入30亿元,新建、改建干线公路170公里、农村公路1626公里,改造农村险危桥樑350多座。生态环境持续改观,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四位一体”环境整治、垃圾无害化处置实现全覆盖;“创卫创模创生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部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这四年,我们矢志不渝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2.8%、13.6%。累计新增就业306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民生实事工程扎实推进,累计用于民生支出90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7.8%以上。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近90万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累计支出社保资金19.6亿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範单位、省文明城市、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省双拥模範城和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等称号。
这四年,我们坚定不移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和法律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83件、政协委员提案1149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超过99%。深入开展“法治启东”创建活动,不断健全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政务环境进一步最佳化。完善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工作实现精细化过程控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级便民服务网路实现全覆盖。强化政务公开,积极推行网路发言人制度,公共权力网上运行工作南通领先,启东政府网荣获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完善政府招投标资格后审、土地使用权出让、财政管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发展”这一工作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3%。完成财政总收入103.6亿元,增长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4.1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亿元,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8亿元,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35元,分别增长15.9%、18.4%。
一、着力调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并进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面对複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重点实施“双百双千双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十百千”30项重点工作,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29亿元;规模工业应税销售470亿元,入库税收27.5亿元,分别增长30%、36.5%;增值税增幅、新兴产业和亿元项目销售占比增幅均列南通各县市第一,新型工业化考核在南通各县市持续保持领先。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成效显着,全年新增规模企业46家、亿元企业65家、10亿元企业5家,韩华新能源、大唐吕四港电厂分别实现应税销售80.4亿元和56.8亿元。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新申报省着名商标4只,省名牌产品11只;“国强”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施工产值444.4亿元;再度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强县(市)”;南通二建、启安集团分列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和建筑安装类第一。
现代农业提质扩量。突出农业增产、增效目标,全力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9.9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56亿元。项目农业建设成效显着,新增扩建农业龙头企业146家、农业园区183个,总投入22.2亿元。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张,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8万亩。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流转土地4.6万亩。扎实开展“三品”认证工作,新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5个。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吕四盈港市场全面投入营运。海洋渔业稳步发展,实现渔业总产值48.4亿元。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全面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画,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7.1亿元,增长14.5%,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投入60亿元,增长26.2%。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天汾电动工具商贸城、启东科技创业园、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三大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231.2亿元,税收4.1亿元。江海旅游业加速推进,黄金海滩风景区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恆大威尼斯五星级酒店封顶。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商品房开发面积15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3万平方米。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最佳化,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81亿元、342亿元,比年初增加72亿元、58亿元。启东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启东珠江村镇银行正式开业,嘉润、开来小额贷款公司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