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法是指有目的的严格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的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心理实验法
- 外文名:The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 领域:心理学
- 类型: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类型
心理实验法是创造、控制和改变一定的条件,促使一定的心理现象产生,并对之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
第一,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地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结合经常性的业务工作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如研究如何分配複习时间对于记忆有利,可以选定在数量上和程度上都相等的两个组用同样的材料来进行,一个班用集中複习的方式进行複习,一个班用分散複习的方式进行複习,经过一定的时间来比较两个班的记忆成绩的差异。自然实验法是在被试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它具有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优点,既主动地创造条件,又是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特别是把它与经常性的业务结合起来,所获得的结果更符合实际。这种方法在教育领域里被普遍地採用,形成了一种“心理——教育实验”,这是自然实验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套用。
第二,实验室实验法。在人为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而进行的一种心理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是在有实验设
备的实验室进行的,通过一定的条件而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
第三,实验法有很大的主动性和可重複性,但实验的结果受被试的主观状态的影响很大。
实验的共同概念:
实验参与者:主试者、受试者 组别:实验组、控制组 变项(variable): 自变项,主试者所操弄的变项。 依变项,一个被假设为依赖或由其它变项(自变项)引起的变项。 控制变项,是为了进行实验处理时,避免影响实验结果而须加以控制的变项
原则
心理实验法的基本原则是,在其他若干变数被妥善控制的情景下,主试有系统地操纵某一自变数A,使其他有所改变,然后观察A的改变对另一变数B的影响。这里变数A通常称为实验变数,而其他被控制的变数称为控制变数,B称为因变数。在心理实验法中还有种变数叫机体变数,就是指个体机体本身对反应有影响的特徵。
用心理实验法来测量个体的心理活动,通常应该只有一个实验变数,也就是说针对某种心理状态。如果同时採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变数时,那幺在研究每一个实验变数的对反应变数及因变数的影响外,要考虑许多实验变数对反应量所产生的互相影响。
程式
1、研究问题的提出与假设的确立。
2、以操作性定义界定自变项与依变项。
3、控制干扰变项。
4、準备研究工具。
5、根据实验目的,发展适当的实验设计。
6、受试者的抽样与分派。
7、决定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8、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9、根据实验证据撰写实验报告。
策略
1、使实验变项的变异量最大,使组间的差异拉大。
2、排除无关变异量,控制变项的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
使用受试者自身控制——受试者内设设计; 受试者配对——使每组条件相当; 将变项保持恆定——同年龄,相同物理环境; 随机分派——若n够大,统计上视为相同;抽籤法,随机数法,利用原有顺序等方法; 将变项纳入实验设计中——成为多因子实验设计; 使用共变数分析。 3、减低误差变异量到最小。
1)来源:
个别差异; 测量误差。 2)做法:
妥善控制实验情境; 提高测量信度。
优缺点
1、心理实验法的优点
心理实验法的优点是比较客观,目的针对性强,想了解什幺心理活动就可以针对进行设计。
2、心理实验法的缺点
心理实验法的缺点是设计困难,费用相对比较高。
相关知识
商业心理学国际市场调研消费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 行为决策理论 设计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