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我国环境体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是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责任制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一个区域、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範围,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领导的行为规範,推动环境保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是责、权、利、义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能够得到层层分解落实,达到既定的环境目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地位: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
概念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一个区域、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範围,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领导的行为规範,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是责、权、利、义的有机结合。
每届政府,在其任期内,都要採取措施,使环境质量达到某一预定的目标。
环境目标是根据环境质量状况及经济技术条件,在经过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目标责任制通常是由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签订环境目标责任书体现的,下一级政府在任期内完成了目标任务,上一级政府给予鼓励,没有完成任务的则给予处罚。
定义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在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保护会议上被确定为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之一的,它的内容涵盖了其它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幺到底什幺是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呢,它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它是将各级政府领导人依照法律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权利、义务,用建立责任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把它引入到环境管理中的一种特殊的环境管理模式。
作用和功能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础,以现行法律为依据、以责任制为核心,以行政制约为机制,把责任、权利、义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明确了地方行政首长在改善环境质量上的权力、责任。在现有的环境质量和所制订的环境目标之间铺设了一座桥樑,使人们经过努力,能够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达到既定的环境目标。它确定了一个区域、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任责任者和责任範围,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在现行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最重要的两点是,首先:它明确了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者、责任目标和责任範围,解决了“谁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这一首要问题,按要求是一把手负总责。具体来说就是省长对我省的环境质量负责,州长对我州的环境质量负责,市长对我市的环境质量负责,各排污企业的法人要对本企业的排污负责,企业的法人要确保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有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业还要达到总量控制要求。第二、责任的各项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按责任书项目的分工承担了相应的任务,使环境保护由过去环境部门一家抓,逐步发展为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因此,全面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多层次、全方位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