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有行政管理、土地与房地产2个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和MPA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行政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土地资源管理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并设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和文化产业管理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浙江省首家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省级浙江文化品牌研究基地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当代浙江研究所、土地管理研究所、政府成本与绩效评价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艺术经济学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拥有一流的科研、教学、图书、会议设备与设施,学院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和200余种专业期刊,配有专业的电子政务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和数字国土与GIS实验室,这为学院教师、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一流的学科平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英文名:School of public Adminstratio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 简称:公管学院
- 创办时间:2007.09
- 所属地区:浙江杭州
- 主要院系:行政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文化产业管理系等
- 现任院长:陈国权
- 院训:明道厚德 新知力行 止于至真至善
- 主管部门:浙江工商大学
- 知名教授:王春福、徐建春、陈剩勇、何翔舟、许彬等
- 类别:管理类
师资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明道、厚德、新知、力行,止于至真、至善”为院训,坚持学术立院、制度立院,以培养中国未来的社会精英为己任,知行合一,科研与教学并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有理想、有抱负,拥有全球视野、胜任21世纪公共管理领域领导重任的领导力和创新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近年来,学院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知名学者和优秀的青年博士,形成了学科特色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现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其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研究生26人,专业教师博士率为60.8%。教师的专业背景横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工程和信息技术等学科。
学院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本着大视野、宽基础、精专业的教学理念,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了在国内大学中独具特色的本科生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专门开设了公共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多个专业教学模组,供学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爱好进行选修。学院全体教授领衔本科生班主任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为强化大学生理论联繫实际能力的训练,学院与省市县区的相关党政部门、共青团、企业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等部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係,建立了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院学生的公务员考取率和考研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列,就业率达到97%以上。
在科研方面,学院在政府创新与地方治理、公共政策研究、土地资源与城市管理、社区管理与社会工作等领域形成了自身优势和鲜明特色。近年来,我院教师主持了2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科研基金,承担了省部级课题100余项,其中重点课题10多项,出版专着和教材数十部,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奖十多项,其中中国政府出版奖1项,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特别奖1项、一等奖3项。
在对外合作和交流方面,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以及台湾和香港等地的知名高校均有实质性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着名学者和党政部门的相关官员来学院讲学,全面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全院师生的思想境界。
发展前景
“明道、厚德、新知、力行,止于至真至善”是公共管理学院的使命,是每一个公管人的基本信念,并贯穿于学院的一切工作和学习中。
学院高度重视各学科建设,各专业课程的设定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一直在不断完善中。在教学中,学院在重视管理学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在百年学府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年青的学院,新组建的科研与教学团队基础深厚,朝气蓬勃;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每年都有高比例的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
公共管理(其硕士为MPA)是当今世界上与工商管理(其硕士为MBA)并驾齐驱的热门学科,公共管理学院发展前景广阔。
学院领导
院长:陈国权
副院长、党总支书记:方向明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建春、徐越倩
党委副书记:张铤
机构设定
行政机构 | 负责人 |
院行政 | 陈剩勇 |
院党委 | 周绍志 |
学院办公室 | 季元杰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杨少铿 |
学院实验中心 | 孔鹏 |
公共管理专业系 | 负责人 |
土地资源管理系 | 苑韶峰、周德 |
公共事业管理系 | 黄红华、郑春勇 |
文化产业管理系 | 于小涵 |
社会工作系 | 马良、高燕 |
行政管理系 | 何东、徐越倩 |
科学研究机构 | 负责人 |
土地研究所 | 徐建春 |
政府成本与绩效评价研究中心 | 何翔舟 |
文化产业研究所 | 罗昌智 |
艺术经济学研究所 | 林日葵 |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 王春福 |
当代浙江研究所 | 王志邦 |
实验室 | 公共管理学院实验中心 |
资料室 | 公共管理学院资料室 |
院长致辞
21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既意味着机遇又充满挑战的世纪。
经过20世纪百年艰难时世的风云激荡,新生的共和国摆脱了近代以来积贫积弱、“亡国亡种”的危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信息化高速推进的“中国奇蹟”,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赢得了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从此意义上说,21世纪确实有望成为“中国世纪”。
但是,现代化高速推进的同时,也让中国社会患上了严重的“发展综合症”:价值观、伦理道德和信仰体系的集体紊乱,政府官员腐败盛行,社会信用普遍缺失;环境污染江河变色,社会正义遭到践踏,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冲突和群体性事件此伏彼起……当今中国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归因于管理问题,归因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不善,而管理不善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高素质的现代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匮乏。
公共管理学院是21世纪公共管理者的摇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能够胜任21世纪公共管理领域管理重任的领导力和创新力的高级CEO,是我们学院全体教师的职志所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百年学府的浙江工商大学,我们学院属于“九0后”新生代,建院不久,百业待兴。但年青学院自有年青的独特优势。
——我们的学生,1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自浙江和全国多个省份的莘莘学子,从国小、中学到大学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制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未来社会栋樑之才的基本素质,才智超群,风华正茂;
——我们的教师,一批从国内名牌大学和科研机构引进的着名学者,带领着同样从名牌学府毕业、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教师,"知行合一",致力于教学与科研:从事科学研究,为实现社会正义,为国家制度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殚精竭虑,克尽智囊之责。“传道、授业、解惑”,志在二流的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学院的软硬体设施或许不如名牌大学,但我们愿意为未来社会栋樑之材的健康成长,多培土、多施肥、多浇水,克尽园丁之责。
“明道、厚德、新知、力行,止于至真、至善!”
这是我们的院训,也是我们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