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层是指由黏粒和/或游离氧化铁淋失,有时伴有氧化铁的就地分凝所形成的土层,其颜色主要取决于所构成的砂粒和粉粒漂白物质。作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诊断表下层之一,它具有以下全部条件:厚度cm,位于A层之下,但在灰化澱积层、黏化层、硷积层或其他具一定坡降的缓透水层(如黏磐、石质或準石质接触面等)之上,可呈波状或舌状过渡至下层,但舌状延伸深度<5cm。
中文名称 | 漂白层 |
英文名称 | albic horizon |
定 义 | 黏粒和(或)游离氧化铁淋失后,土壤物质中以漂白物质占优势的土层。 |
套用学科 | 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发生、分类和製图(二级学科) |
由>85%(体积分数)的漂白物质组成(包括分凝的铁锰凝团、结核、斑块等在内)。漂白物质本身显示下列之一的颜色:a. 彩度<2,润态明度>3,乾态明度>6;润态明度>4,乾态明度>5。b. 彩度<3,润态明度>6,乾态明度>7,或是粉粒、砂粒色调为5YR或更红,明度同心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土壤分类的诊断层中也均设有漂白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