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血原因
拔牙后出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拔牙时,医生会在麻醉局部使用血凝剂和缩血管剂来减少出血。但即使这样,有些病人仍然会出现出血现象。这是因为口腔中的微生物和炎症会促进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血液凝结导致出血。
2、出血时间
拔牙后血液凝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基本稳定,同时个人差异也很大。平均而言,拔牙后出血量主要在拔牙当天到第二天,停止出血的时间一般在2-8小时,但是对于某些个体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也可能会一直持续出血,甚至通宵达旦都不止。
3、如何止血
针对拔掉牙后有过多出血的情况,病人不能够盲目吃药止血。下面这些步骤可以帮助你控制出血。
1.咬住纱布:拔掉牙后立即用消毒纱布咬住创口处,不要吞咽口腔中的血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氧浓度过高。
2.保持头部高位:静止5-10分钟后,仍然在躺着状态下,将头部放在枕头上保持高位,使血液不易回流,也有助于止血。
3.创口处加压:咬着纱布的同时,手持敷料或冰袋在拔牙部位轻轻加压,维持10-15分钟,直至见血液进一步凝固。
注意:如果以上措施都无法止住持续出血,病人应该立即就医。
4、恢复期注意事项
拨掉牙后止血后,需要注意一些后期恢复的事项。
1.禁食禁咖啡、禁烟禁酒:至少在拔牙后的头3天内,病人应该避免食用坚硬的食物或饮料, 在口腔处多余的食物或液体本身就有可能导致牙龈过敏,坚硬食品更可能挑战拔牙后的安全性 。
2.口腔清洁:口腔清洁异常重要。在此期间,不要使用牙线来清洁拔牙处,而是使用盐水等软性物质,以防刺激口腔。
3.局部保暖:如果天气较冷,建议使用口罩等方法来保护牙龈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