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规的作用
血常规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之一。通过血常规能够检测出血液的成分和状态,了解机体的代谢情况和某些病理变化。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贫血、感染、过敏等疾病的病情和程度,以及随访病情变化。
2、血常规的稳定性
血常规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集时间、保存条件、测量方法等。通常情况下,鲜血样本可以在室温下保存1-2小时,冰箱冷藏可保存24小时以上,长期保存应冷冻保存在-20℃以下。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震动、摇晃,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由于各研究单位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不同,同一样本在不同实验室测试结果可能会不同。
3、血常规的有效期
一般来说,新鲜采集的全血样本可以在1-2小时内做血常规,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进行检测,建议重新采集样本。如果血常规检测需要在较长时间以后进行,建议将血液样本冷藏,并在取出后彻底溶解后再进行检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血常规结果仅仅是某一时刻的血液指标,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如吃饭、运动等)的影响,因此有些血常规检测结果需要多次检测确认,或结合其它检查结果和病史综合分析。
4、血常规结果的解读
血常规结果是由医生根据测量值和正常参考范围综合分析得出的。如果血常规结果偏离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疾病的存在。但是,不同人的正常范围也可能会存在差异,而且正常值范围与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也有关系。因此,如何正确解读血常规的结果需要结合个体差异和临床表现。此外,必须注意将血常规结果与其它检查结果相结合,如病史、体征等,进行综合判断,确诊疾病。
- 上一篇: 做牙冠的牙可以挺多久 牙冠寿命有多长?
- 下一篇: 拔智牙多久能恢复 拔智齿后需要多久才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