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闭气走路——健康益处
闭气走路是指走路的同时将呼吸暂停,这种做法能增强肺活量,训练肺部的吸气、呼气和换气能力,对提高身体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闭气走路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系统的弹性,增加肺部的容积,增进脏器功能,特别是心脏、肝脏、肺脏、胃肠等。
其次,闭气走路有助于锻炼人的心肺功能。当长时间闭气走路时,由于运动强度比较大,人体处于一种微缩强制状态,心肺需要更多的氧气支持,时而加速,时而减缓,使身体的心肺功能得到了锻炼,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氧气吸收和代谢能力。
2、闭气走路——科学实验探究
科学实验表明,长时间闭气走路可以训练肺部吸气和呼气的场力,并且可增加肺部的弯曲角度,增加肺部的活性,从而达到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能力的效果。
当一个人在闭气状态下运动或进行运动时,由于氧气供应的缩小,大量体内乳酸酸性代谢物开始积累,导致酸碱平衡紊乱。身体会释放一种物质叫做“内啡肽”,这是一种可以增加耐力运动的激素,这种物质是大脑内分泌的,可以提高人体对耐力运动的耐力,延长耐力运动的时间。
3、步行闭气——注意事项
闭气走路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不当的做法容易导致头晕、失衡、昏厥等不良反应,甚至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呼吸道痉挛,甚至窒息而亡。因此,在进行步行闭气锻炼之前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较好的水平,初学者要慢慢磨练身体。
其次,不要在水中闭气行走,否则可能会出现呼吸窒息等极度危险情况。
再次,不要在过于拥挤的公共场所行走闭气运动,以免被人群挤压,造成危险。
4、科学的闭气锻炼时间和次数
尽管闭气走路有很多的益处,但是做法不当也会给身体带来影响。科学研究认为,闭气跑步、步行的时间和次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
初学者可以先从小量、短时间逐步增加,每次闭气步行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每次不超过10秒钟,一次做3次为宜,每个动作之间休息1分钟,每周进行3次左右即可,随着身体的适应性增强,可以逐渐增加尝试时间和次数。
总之,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科学的闭气锻炼时间和次数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感到不适或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当注意及时停止锻炼,并向专业人士进行求助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