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口应尽快清洁
伤口清洁是创伤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伤口应在受伤后尽快清洁,对于不同类型、大小、深浅的创伤,清洁方式也不同。浅表性轻微创伤,如皮肤擦伤、挫伤等,可冲洗、擦拭、消毒后贴上透气性好、粘贴力强、无绒毛的创可贴。对于深度、较大面积的创伤应及时就医。
2、清理时间的选择
清理伤口的时间应因伤情而异,仿佛小伤口应当及时处理,一般来说在伤口受伤后30分钟以内清理最好。而在处理较深、大面积的伤口时,当患者出现昏厥、休克,或出现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在立即进行抢救同时顺便处理伤口。
3、注意清洁物品选择
清洁物品的选择十分重要,应选用无菌物品,避免交叉感染。常用的清洁物品包括碘伏、氢过氧化物、生理盐水等。碘伏是常见的消毒液,对大多数细菌、杆菌、真菌、病毒、孢子等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具有广谱性,适用于大多数创伤。氢过氧化物和生理盐水适用于浅表性的轻微创伤,需要注意的是,氢过氧化物会损伤组织,刺激疼痛;生理盐水不具有杀菌作用。
4、注意伤口保护
清理伤口后,应注意对创面的保护。对于浅表性轻微创伤,贴上透气性好、粘贴力强、无绒毛的创可贴即可。对于深度的伤口,应进行包扎。赶紧将伤口缝合,以免感染。伤口清洁后应避免过于频繁地更换创口敷料,尤其是没必要的情况下,更换的频率目前尚无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