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务人员洗手多久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洗手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措施之一,在疾病防控中占有重要地位。洗手能够去除手部表面的细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尤其对于医院环境、病人教育和咨询等职务的医务人员来说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医务人员在戴好手套前和取下手套后,同时在医患间接触、接触含有病菌的污染性物品后,都应该进行洗手。而选择适宜的洗手时间也应该引起注意。
2、医务人员洗手的时间标准
目前,关于医务人员洗手时间标准,国际上一般建议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30秒,但一些研究表明只需20秒即可杀死大多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原则上,洗手时间越长越好,但是洗手过于频繁或时间过长,也可能带来另一种问题,即导致手皮肤过度干燥、龟裂,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根据个人所在环境和手部皮肤情况适当调整洗手时间是更为适宜的做法。
3、医务人员洗手的正确方法
正确的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是指要在清洗的同时使用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1. 湿手
2. 涂肥皂,搓手
3. 清澈的水中将肥皂洗净
4. 用纸巾或空气式干燥设备彻底擦干
5. 使用酒精类消毒剂(70%乙醇)进行消毒
6. 随时避免接触患者和环境中含有病原体的物品或区域
4、医务人员洗手的注意事项
除了正确洗手之外,医务人员在洗手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一些注意事项,例如:
1. 选择使用消毒剂时,要根据其成分和使用方法的说明书规范使用,避免擅自选择或随意混用;
2. 手套是防止细菌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代替洗手,医务人员在取下手套之后仍需进行洗手消毒;
3. 医务人员应该选择不含香料、色素等化学物质的洗手液,以免对手部皮肤造成刺激,增加手部细菌的感染风险;
4. 及时修剪指甲,保持指甲缝隙的清洁;
5. 在医院中,宣传医务人员洗手的重要性,以提高公众对医院感染风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