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儿颅内出血的类型与程度
婴儿颅内出血分为四个等级: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其中Ⅳ度约占全部婴儿颅内出血的40%。一般来说,婴儿颅内出血程度越高,吸收时间就越长。
Ⅰ度:仅部分脑室系统内有少量出血,吸收一般需要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
Ⅱ度:颅内有少量到中量的出血,吸收时间在两周至三个月之间。
Ⅲ度:颅内有较多出血,吸收时间达到三个月至半年。
Ⅳ度:颅内有大量出血,吸收时间达数月至一年以上。
2、婴儿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
婴儿颅内出血的吸收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婴儿年龄:在出血后72小时之内,越小的婴儿颅内吸收速度越慢;
②出血部位:颅内出血部位不同,对吸收速度也有影响。脑室系和脑表面出血吸收较快,而脑内深部出血吸收较慢;
③婴儿出生体重:多数研究表明,体重较低的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吸收速度要慢于体重较高的婴儿;
④出血的原因:如破产性出血和脐带窒息引起的愈合较慢,而难产、双胎共享血液循环引起的吸收较快。
3、婴儿颅内出血的吸收过程
Ⅰ度和Ⅱ度颅内出血在吸收前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出血量较多时应严密观察,以免发生颅内压升高、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Ⅲ度和Ⅳ度颅内出血者,出血后3-10天内应给予血脑屏障保护治疗,如降低颅内压、减缓血流速度、减轻脑水肿等,然后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康复治疗恢复神经功能。
婴儿颅内出血吸收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出血后24-48小时,病变部位周围存在可溶性因子和纤溶酶原,导致出血开始溶解和吸收;
第二阶段:出血后7天左右,微血管形成密集的毛细血管网络,促进瘤液从纤维网中迅速吸收;
第三阶段:从出血后2周到2个月,颅内纤维胶形成,透明质酸逐渐分解,瘤液逐渐被代谢吸收,形成钙化或软化巨噬细胞。此时患儿应适当进行物理康复及听觉、视觉有关的训练。
4、术后婴儿颅内出血吸收
Ⅲ度和Ⅳ度婴儿颅内出血,如果颅内压升高、出血量过多、颅内血肿明显,可能会选择手术治疗。出血手术的颅骨仅有几毫米大小,不影响颅骨的生长;术后不需过多的饮食限制,跟婴儿的一般饮食要求相同。
术后处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术后48小时要注意血脑屏障保护;
②患儿要在床头改换位置,以利于头颅的吸收。上床时,床垫要软硬适中;
③康复训练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建议在恰当时机如护理、观察的情况下,根据患儿病情制定长期、计划性的训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