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产儿易死亡
早产儿指在孕期未满37周时出生的婴儿。他们的身体各个系统还未成熟,易受各种疾病的侵袭,加之无法在母体内接受足够的养分,使得早产儿死亡率较正常产婴儿高出数倍。其中,极度早产(出生时孕周小于28周)的死亡率甚至高达四成以上。因此,对于孕妇来说,一定要注意预防早产的发生。
孕期中,均衡的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合适的体育锻炼都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已经发生早产的孕妇,医学团队的专业治疗和全面护理则是保护早产儿生命的关键。
2、出生缺陷导致死亡增多
出生缺陷一旦出现,就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常常成为导致婴儿夭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出生缺陷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比如母体内感染、毒品、化学物质等,甚至采用不规范的产前检测手段也会造成误诊。
因此,在怀孕期间,孕妇一定要重视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此外,对于高危孕妇,特别是35岁以上的孕妇,应该采取更为严格的检测方案,尽早发现诊治出生缺陷的可能性。
3、母婴疾病影响宝宝成长
母婴疾病作为家庭的“隐形杀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宝宝的成长。孕期母亲患有慢性疾病、感染等均会增加孕妇死亡率,同时也会导致婴儿出生体重偏小和先天性疾病。
对此,孕妇应积极治疗慢性病,加强锻炼以减少病情发生的可能。同时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定期检查宫颈和产前检测,生活上应遵循健康原则,保持开朗的心态。
4、宝宝死亡率与年龄相关
数据表明,婴儿死亡率与年龄呈现显著正相关。宝宝的死亡率在出生后的前28天内最高,超过总死亡率的60%以上。而1至12个月龄的婴幼儿死亡率同样居高不下,这一阶段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感染、营养不良和缺乏足够的保健。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宝宝,家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避免出现可能引发婴幼儿感染、考虑营养均衡等问题。同时,及时接种疫苗、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检查都是提高婴幼儿生存率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