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多久变暗红
在人们的印象中,鲜血应该是一种鲜红色的液体,但是有些情况下,它会变得暗红,这是为什么呢?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1、血液变暗的原因
当血液流出体外后,由于缺乏供氧,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开始死亡,逐渐失去其鲜红色的光泽,这就是血液变暗的原因。此时,变暗的程度与时间呈正比,即时间越久,血液就会变得越暗。
2、血液变暗的速度
血液变暗的速度跟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氧气的含量、红细胞的数量、流出体外后的温度等。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度越高,血液流出体外后变暗的速度就会越快;而随着红细胞数量的增加,血液变暗的速度也会加快。
3、血液变暗的危害
血液变暗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缺氧,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反应,如头晕、恶心、疲劳等等。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反应会进一步加重,或者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4、处理变暗的血液
如果突然面对变暗的血液,应当及时进行处理。首先,要将受伤部位重新包扎,并压住伤口,阻止血液的继续流出。如果可以的话,使用冰袋或者冷敷物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进一步减缓血液变暗的速度。在救护车或者医院到达之前,可以给患者多喝水,以及坚持呼吸让身体获得更多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