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材的选择与质量
煎药材的时间与药材的选择、质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新鲜、干燥的药材应该煮得长一些,而老旧的药材需要煮得短一些。
煮中草药的时间,还应该根据药材性味和功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草药的性质较寒者煎制时间应该短一些,如薄荷、菊花、金银花等,一般煎15-20分钟即可。而草药的性质较温热者,如附子、人参等,需要煎制时间长一些,一般30-60分钟。
2、水的用量和温度
水的用量和温度的不同,也会影响中草药的煎制时间。一般来说,药材用水的量应是药材的10-20倍,但不要少于10倍,否则容易导致药效不足。
此外,水的温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温凉类的药材需要用热水浸泡30分钟以上。阳性药材用热水煮沸,然后再用温水浸泡30分钟以上。而阴性药材用温水煮沸,加盖闷20-30分钟,取汤饮用。
3、中草药煎制方法
中药煎制方法也是影响药材煎制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药煎制方法主要有水煎法、蒸煮法、浸泡法等。
水煎法: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制,煮出有效成分后,去渣取汤。
蒸煮法:将药材放入蒸锅,加水煮沸后立即将蒸锅加盖上,用大火蒸煮,煮出有效成分后,去渣取汤。
浸泡法:将药材放入豆袋、纱袋、布袋等中,用温水或热水和后浸泡、泡渍,取其汤液。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不易煮烂的药材。
4、煮药的时间控制
药材的煮制时间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煮药的时间一般根据药典规定和临床经验,但也应考虑到患者的体质、药材的性质和功效等因素。一般来说,中草药的煮制时间应该控制在15分钟到1小时之间。
药材的煮制时间短,则药材中有效成分不能完全溶出,药效不足,而煮制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有效成分流失,药效降低。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药材,根据药典规定和临床经验,控制好中药的煮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