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后哺乳对怀孕的影响
产后哺乳不仅有利于母婴健康,也是避孕的一种方法。哺乳期间产生的卵巢激素使得子宫缩小恢复得更快,同时也会抑制排卵,减少怀孕的机会。但这种避孕方法仅适用于完全母乳的情况下,而且需要讲究频率和时间。
完全母乳期间,婴儿吸吮乳汁的时候,体内会产生一种叫做催乳素的荷尔蒙,同时还会抑制促性腺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分泌,因此会延迟卵巢的排卵。但是当你停止哺乳,或者开始添加辅食,断奶后卵巢功能就会逐渐恢复,激素水平也会逐渐恢复到没有哺乳的水平,排卵正常,因此怀孕的机会就会增加。
2、哺乳频率与怀孕间隔
哺乳期间,产妇的激素水平会下降,但哺乳的频率和时间也是影响影响怀孕间隔的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母乳喂养可以持续至6个月到2年不等,而完全母乳的情况下,每天需达到8次以上的哺乳次数,每次喂奶时间要大于15分钟。这种哺乳频率可以让产妇处于“哺乳性避孕期”的状态,长期哺乳也可将怀孕间隔延长。
3、避孕措施的选择
虽然哺乳有利于避孕,但完全仰赖哺乳作为避孕措施并不靠谱。在完全母乳的情况下,哺乳频繁则有避孕作用,但是即便在同一家庭中,哺乳的规律、婴儿哺乳接管人员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哺乳的方式或时长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避孕效果。
因此,产妇在哺乳期间,如果想安全地避免怀孕,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措施。短效避孕方式比如安排节欲期、用避孕套、避孕药等都是常见方法。对于需要延迟怀孕的产妇,长效避孕方式比较理想。比如生物节育环、宫内节育器等具有可靠避孕,长效持久,便于使用等优点。
4、哺乳期结束后的备孕准备
由于哺乳期间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排卵周期开始规律,怀孕的机会也随之增加。那么当母乳喂养完毕,准备进行备孕时,需要充分准备。建议产妇在断奶前进行产检和体检,排除各种妇科疾病,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调整身体状态,为接下来的备孕做好准备。
此外,备孕期间还需要注意心理上的调适,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有助于身体调整,提高生育几率。另外,产妇需要尽可能地保持情绪稳定和充足的睡眠,避免通宵或熬夜,保持良好的免疫力,为备孕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