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憋尿是什么
憋尿是指在尿意来临时,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马上排泄,而产生的一种状态。一般来说,人们在尿意来临后,应该尽快找到厕所排尿。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排尿,就有可能产生憋尿现象。
有些人习惯性地憋尿,这种行为虽然不能立即引起身体损伤,但长期以往,容易导致膀胱容量变小、夜尿增多,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膀胱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2、憋尿憋多久算是憋尿
憋尿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尿意来临后2-3小时内必须排尿,否则就属于憋尿了。而对于老年人或有尿路感染等疾病的人,憋尿的时间则应该更短。
另外,如果憋尿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导致膀胱肌肉失去收缩能力,甚至引起尿潴留,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和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3、憋尿对身体的影响
憋尿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膀胱容量减小:过度憋尿会使膀胱痉挛,进而导致膀胱容积减小,对于常常憋尿的人来说,这个过程是逐渐进行的,直到膀胱容量变得非常小,尿意就会变得更加频繁。
2.膀胱炎:如果长期憋尿,就会让膀胱内的细菌有机会滋生繁殖,引起膀胱炎。
3.尿路感染:憋尿还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因为憋尿过程中,膀胱内的细菌有机会扩散到下尿道和泌尿系统,引起感染和炎症。
4.肾脏损伤:过度憋尿会导致尿液长时间在泌尿系统中停留,对肾脏造成刺激,长此以往就有可能损伤肾脏。
4、如何避免憋尿
为避免憋尿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注意饮水量:一般来说,每天应该喝足够的水,保证每日尿量在1500-2000ml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憋尿的风险。
2.及时排尿:当感到尿意来临的时候,应该尽快找到厕所排尿,不要将尿意忽视和拖延。
3.餐后及时排尿:人体在进食后,会刺激胃肠道蠕动,将尿液推向膀胱,因此,餐后应该及时排尿。
4.定期排尿:即使没有尿意,也可以试着在固定的时间排尿,以保持尿路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