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灌肠的概念
灌肠是指将温度适宜、体积适当的液体经肛门注入直肠及乙状结肠,进行肠腔内药物给药或排便的一种行为。其目的是通过刺激肠壁神经和机械性拉伸,促进肠道积聚物的排泄,清除肠腔内的内毒素。
灌肠有自我灌肠和医疗灌肠两种方式。自我灌肠一般用于排便不畅的慢性便秘、肛门手术后等病患;医疗灌肠主要用于肠道准备、肠道洗涤、直肠癌术后等。
2、灌肠的频率
灌肠的频率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如果需要进行灌肠,每次间隔大约在24小时左右为宜。此外,灌肠的频率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不能盲目进行灌肠。
如果频繁的进行灌肠会造成肠壁神经的过度刺激,导致直肠括约肌异常紧张,反而会加重便秘等问题。
3、灌肠的时间
进行灌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至30分钟左右,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和伤害。特别是对于婴幼儿等无法自主控制排便的人群,过长的灌肠时间更容易造成伤害和身心不适。
在进行灌肠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腹痛、肛门疼痛、腹泻等不适反应要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
4、灌肠的次数
进行灌肠的次数也要因人而异,一般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每日进行1-2次灌肠为宜,过多次数可能会过度刺激肠道,加重肠道负担。
此外,灌肠的次数也要根据个人需要和肠道状态进行灵活调整,不得强求做到每日灌肠一次或多次。
- 上一篇: 怀孕多久不能做无痛流产 怀孕几周不可做无痛流产!
- 下一篇: 这样的感情能存在多久 这份感情能维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