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后胎膜后出血原因
产后胎膜后出血是指在分娩后24小时内,由于胎盘不能完全剥离,导致子宫内膜血管破裂、渗血或出血,从阴道流出血液。胎膜后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1产程过程中的因素
产程长时间、宫缩强度不足、胎儿头固定不变等因素,有可能使胎盘不能完全剥离出来,导致出血.
1.2胎盘膜脱落不全
如胎盘自然剥离或胎盘整体或碎片性地被夹出时脱落不全,也可能导致出血。
1.3子宫复旧不良
如分娩后子宫收缩不力,血管失去收缩能力,也容易导致胎儿后膜出血。
1.4产后感染
由于生产后会剥脱大量胎盘,胎盘剥脱的创面难以完全愈合,容易产生感染,从而引发胎膜后出血。
2、胎膜后出血的处理方法
产前必须定期进行孕产妇检查,了解胎儿情况和及时纠正胎儿窘迫及早妊娠高血压/重度先兆子痫等高危因素。产后及早评估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争取尽早处理。
2.1药物处理
胎盘完全剥离后正常情况下约一周左右,胎膜后出血逐渐减少。如出血量较多,可口服中药丹参、红花、桃仁等行血汞消肿、活血散淤。
2.2手术处理
如出血量持续增多并伴有子宫明显增大,可考虑手术处理。如剖宫产后,胎膜后出血患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来解决。如是阴道分娩产后胎膜后出血,可进行子宫摘除术或子宫腔填塞手术。
2.3产后检查
产后要定期检查并评估孕妇的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血红蛋白值水平等,早发现早处理。
3、胎膜后出血多久能吸收
产后胎膜后出血,通常的出血时间为1到2周左右,此时间可根据每人的身体情况而定,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这个时期会相对延长,通常为2-3周左右。产后血量如果没有减少或出现外阴或肛门的出血或分泌物,需要及时就诊进行详细检查。
4、产后胎膜后出血的预防
4.1产前做好检查
孕期定期检查胎儿位置及状态,早期准确诊断胎盘位置,并告知孕妇出现阵痛、腹痛等异常症状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4.2分娩过程中预防
产程中避免过度用力,如分娩过程中应避免过急、过快、过用力等产程干扰。应及早发现和处理因分娩难产引起的胎膜后出血。
4.3产后做好护理
产后要尽早清除胎盘残余,加强宫缩及收缩剂使子宫得到更好的收缩瘀斑,尽可能多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