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肝疫苗接种时间
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荐的方案,乙肝疫苗应该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接种顺序应为0-1-6月,即出生后不久即接种第一针,随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如果错过了接种时机,也可以在随后的日子里补种。在完成第三针接种之后可以进行检测,确认是否接种成功。
2、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防护期
在完成高规格乙肝疫苗接种(即0-1-6月)的第三针之后,要等到6个月后才可以进行乙肝抗体检测,此时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性,同时抗体抗原相吸附试验(AU)≥10 mIU/mL,表明已经有了持久的免疫效果,可以相对安心的要小孩。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完成后的6个月内,可能仍未有充分的免疫效果,此时仍需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以避免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第三针到怀孕期间应尽量避免高危性行为、输血、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刺青等操作。
3、乙肝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生育前或怀孕期间存在一定风险,如果乙肝病毒炎症活动明显,会大大增加胎儿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还可能出现孕期高血压综合症、羊水过多等并发症。
对于已经确定感染的孕妇,需要遵医嘱合理抗病毒治疗,同时要监测肝功能、胎儿健康等指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乙肝疫苗接种常见问题
对于接种乙肝疫苗的多数人来说,短期内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这些都是正常的免疫反应,不必担心。如果接种后出现发热、过敏、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需特别注意,不同品牌的乙肝疫苗在效果和适应人群上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对疫苗进行选择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