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多久没有传染性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在手足口病治疗期间及其后期,很多家长都会关心手足口病的传染性问题,那么手足口多久没有传染性呢?
1、患病期间
手足口病的患者,在发病期以及愈合期内,是具有传染性的。可通过接触病人的口腔、鼻涕、唾液、皮疹等呈阳性的不同载体而传播。
儿童在发病期内不应到幼儿园或学校,以免扩大传染范围。普遍建议在口腔疱疹消失2-3天,皮疹愈合并脱落后的48小时,等相关体液病毒含量降至最低点,方可重返幼儿园或者学校。
2、治疗期间
手足口病治疗期间,病人应该保持完全休息,卧床休息,并严格控制 diet。避免过多过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医生一般会给予退热药、温和的解热贴等治疗方法,患者的皮疹和口腔疮痛症状会在1周左右自行缓解。治疗期间应避免大强度运动,以免病毒进一步加重。
3、恢复期间
手足口病康复后,体内潜伏期的病毒仍然可能存在一段时间(一般为3个月),并且少量病毒会随体液排泄,但传染性已经大为降低了。
平常日常生活中,建议该病人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避免接触其他人的口鼻分泌物。并且需要注意勤洗手,保持家庭卫生,以防止手足口病病毒造成的反复感染。
4、家庭预防
家长应该学会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且及时发现儿童出现的相关症状,切勿拖延儿童的治疗,减少病毒的扩散。此外,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健康,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保持一定运动量,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家长要避免让儿童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下玩耍,保持家庭的卫生清洁,随时消毒物品以及儿童接触过的物品,及时换洗儿童的衣裳。
总之,手足口病会在患者体内一定时间后自行消除,但传染性会持续一段时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床上保持完全休息,对于康复期,也需要切实遵守医生的指引,做好住院期间的卫生防范措施,以免手足口病再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