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也叫做六疹病,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和7型(HHV-7)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幼儿急疹多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但也有发生在成人的情况。
幼儿急疹的临床表现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发热期,第二阶段为皮疹期,第三阶段为消退期,整个病程一般在1-2周内结束。
2、退烧后多久会出现皮疹?
幼儿急疹主要通过唾液、鼻涕、粪便等途径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首先出现的症状是高烧,持续3-5天后退烧,进入皮疹期。一般来说,在退烧后24-48小时,就会出现红色疹子,疹子从头部开始,逐渐向下躯干和四肢扩散。
幼儿急疹的皮疹呈现出淡红色或暗红色,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丘疹、水泡、疱疹等不同形态的皮疹。皮疹多伴有轻度瘙痒,但不会感染、破溃、渗液等情况。
3、皮疹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皮疹期,幼儿急疹患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过度劳累和寒冷刺激,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大量出汗和受风。
2)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不要用肥皂、洗浴露等刺激皮肤的洗浴用品。
3)保持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包裹宝宝,有助于皮肤透气和排汗。
4)避免宝宝抓挠皮疹,可以给宝宝穿上棉质手套或戴上棉质长袖衣服,以免出现继发感染或皮肤损伤的情况。
4、如何诊断和治疗幼儿急疹?
目前,幼儿急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来做出初步诊断,并通过血、尿等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病情。
对于幼儿急疹的治疗,一般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在高烧期,可以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方法,例如擦浴、物理降温贴、退烧药等。在皮疹期,可以使用搜痒止痒药、涂抹消炎药等缓解皮肤症状。
总的来说,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大部分患儿在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下可以很快康复。但在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对患儿的关注和护理,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