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正文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别称吴萸、茶辣、漆辣子等,为芸香科吴茱萸属小乔木或灌木,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吧!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辛、苦,性热。

【归经】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吴茱萸蒸溜液、煎剂和冲剂过滤后,分别给正常兔、正常犬和实验性肾性高血压犬进行静脉注射,剂量为2~4克生药/每犬,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且持续时间长,一般长达3小时以上,煎剂给犬灌胃降压幅度较静脉注射小。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水煎剂还具有抗盐酸性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溃疡有抑制形成的倾向。

3、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吴茱萸中的拟交感成分对羟福林有松弛离体子宫作用,除去拟交感成分的残存液则兴奋大鼠子宫并可对抗对羟福林的松弛作用,其兴奋子宫的成分为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胺。

4、镇痛作用:吴茱萸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静脉注射吴茱萸的10%的乙醇提取物,可使家兔体温升高,也可提高电刺激兔齿髓引起的口边肌群挛缩的阈值,其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吴茱萸醇-水提取物0.03~0。24克/k克给麻醉猫静注产生依赖性升压效应和提高膈膜的收缩力,但四乙胺不能拮抗,给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亦引起升压。两侧肾切除、酚妥拉明或心得安都显著降低其升压作用。

6、抗菌作用:吴茱萸煎剂(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琼脂挖沟平板法),10%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1:3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配伍应用

1、配黄连: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症。

2、配党参: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即可暖肝,又可暖脾,可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而氏证。

3、五味子:吴茱萸辛苦大热,即能入肝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温,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五昧子酸温,有益肾收欲之功,与吴茱萸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便泄泻之证。

4、配当归: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5、配木瓜:吴茱萸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疏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毒副作用

1、吴茱萸服用后可出现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四肢皮肤灼热、瘙痒不适,出现针尖大小鲜红色丘疹,压之褪色,颈前及上胸融合成片,界限不清,皮温升高。

2、吴茱萸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腹痛、腹泻、视力模糊、错觉、脱发、胸闷、头疼、眩晕或皮疹。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使用宜忌

1、《本草经集注》:蓼实之为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2、《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3、《本草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1、山药四神糊:山药200克,肉豆蔻20克,吴茱萸10克,补骨脂30克,五味子20克,白糖200克。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克,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2、羊肉葱姜汤:羊肉150克,葱白,生姜各15克,橘皮6克,吴茱萸5克,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3、吴茱萸粥: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50克,葱白,豆豉。粳米加水以葱豉煮粥。粥熟,下吴茱萸粉6克,搅均匀。空肚子食用。温中散寒止疼。比较适用于心腹冷痛,痛和胁肋。

4、吴茱萸酒:吴茱萸50克,甘草15克,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比较适用于中恶心痛。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药用附方

1、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

2、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

3、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

4、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

5、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治头风:吴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根。

7、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数日伏枕不食,十日一发:吴茱萸(汤泡七次)、茯苓筹分。为末,炼蜜丸悟子大。每热水下五十丸,

8、治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泡过,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

9、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10、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颗(切)。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

11、治脚气疼痛,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宜服之:槟榔七枚,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天略温服亦得。

12、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成疮: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

13、治小儿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吴茱萸、硫黄各半两。同大蒜研涂其腹,仍以蛇床子烟熏之。

14、治口疮口疳: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

15、治牙齿疼痛:茱萸煎酒含漱之。

16、治湿疹: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钱,硫黄二钱。共研细末备用。湿疹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

17、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502-346553-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