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正文

天山绿茶的 “前世今生”

2022-02-02 18:28:53 暂无评论 知识问答
宁德天山绿茶声名远播,十九世纪曾远销欧美,在现代茶业界更是无人不知,《中国茶业志》把它称为福建绿茶中的珍品烘青极品。1982年到2000年间,天山绿茶五次被评为福建绿茶第一名,以其窨制生产的天山银毫茉莉花茶,1988年、1989年获得全国茶叶最高奖项。

天山绿茶以外形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三绿著称,毛茶条形紧结、肥壮,茶香长久,滋味浓醇回甘,有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点。传统手工制作为一晾、一炒、二揉、二焙,近代采用机械,仍用晾青、杀青、揉捻、烘焙的工艺制作。

1天山和正天山

许多人并不知道天山位于何处,也不知道此处为何能产一等好茶,甚至有人认为天山绿茶有掠美新疆天山之嫌。

天山 ,实为宁德县(现蕉城区,下同)洋中西部山区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岭,是伞溪和漈头洋溪、桃花溪和龙潭头溪的分水岭,山岭绵亘约10公里,地跨章后、漈头两村村域,有天山顶山和天山两处高峰,海拔分别为1134米和1104米。山岭两侧分布着章后、漈头、芹屿、邑堡、留田、南坪等数个行政村百余个自然村,这便是天山绿茶的原产地。分布于主峰附近海拔900米至1000米的铁坪坑、外天山、里天山、梨坪等数个自然村,为核心产区,茶业界人士习称为正天山。

已知天山之名,最早见于1940年福建省《民政月刊统计副刊福建产茶种类之研究》,文载,宁德所产之清水绿、炒绿,水色俱佳……以天山所产为上……。当然,在此之前天山绿茶久已成名。所以天山绿茶并非现代茶业界人士推销打造的名称,而是原产历史品牌。

蕉城区野生大茶树,树高3.5米,树幅5.2米,基部直径0.53米,是迄今为止福建省发现的最大的野生茶树。

2天山绿茶与野生茶

天山绿茶原产地,是从未被工业染指的地域,生态原始。在主峰天山顶山下,至今仍有数处高山沼泽,其中一处被名为中心湖(方言中心芦),其周围分布着一些俗称为菜茶的地方有性群体小种茶树的种群。天山山脉位于大陆与东海的迎风坡上,又为崇山深涧分割,雨量丰沛,云雾荫蔽,植被茂密,土层深厚,地涌清泉。除气候条件外,土质十分适合茶树生长,方圆几十里范围里,数处发现野生茶树,证明这里是人工驯化茶叶的起源地之一。

1979年10月,茶业界人士在海拔700米至800米的虎贝乡姑娘坪村森林中发现野生茶树群落。 2007年到2009年,郑康麟、吴洪新等人4次进山考察,再次发现大片野生大茶叶群落。其中一株桩头直径53厘米,次生主枝6枝,高5.3米,树幅5.2米,茶叶有着浓烈的水蜜桃香气。植物学家杨世雄考察这株野生茶后,认为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茶树。此外,在霍童的小坑村、八都的洋头村等地都发现了野生茶树。在洋中镇天山、青潭、留田,洪口乡库山等地,还分布着一些半野生的小乔木和半乔木型的地方有性群体茶树。这些都是优异的茶叶种质资源。茶业专家推断,因为闽东有着野生茶资源,千百年来,经过先民的驯化栽培,逐渐传播,包括天山一带,很早前就形成了古老的茶区。近年,蕉城区茶业界据此申报中国茶树同源演化区域,获得认可。

3天山绿茶的渊源支提茶

天山与霍童、虎贝、九都等乡域临近,与著名的霍童支提山山水相连。其地域相接,气候相似,土质相同,天山茶是宁德县西部、北部山区茶叶的代表,广泛地说,天山茶的产茶区,范围也可以包括石后、洋中、虎贝、九都、霍童等乡镇的山地茶区。天山茶的前身,就是明代地方志中所载的支提茶。

闽东一地茶叶何时成为饮品不可详考,但在晋代的墓葬中,就有茶具出土。以蕉城区来说,唐代之前就有一些著名道人远道而来,不避艰险长住霍童山修真,现代著名汉学家施舟人认为,这与当地有着丰富的包括茶叶在内的药用野生植物资源有关。唐末,高丽僧人元表隐居于虎贝那罗延窟,后回高丽,韩国现代学者崔锡焕、朴现圭等人认为,元表法师从霍童山带回华严经的同时,也带回了禅茶文化。在宁德县临海的飞鸾一带,古窑址中曾发掘出北宋时代的精美茶具免毫盏,证明此时饮茶已被赋予文化品位。宋代《三山志》记载,当时宁德县设职官六名,内中有巡检一名,专司巡捉私茶盐矾,可见茶叶已经是普遍的商品。自宋代以来,文人墨客提及茶的文字不绝于各类志书、诗集,清晰地勾勒出宁德县古代社会中茶的普及。

自北宋初支提寺肇建后,霍童山有了支提山之名,这一带山区所产的优质茶叶逐渐被称为支提茶。明朝万历年《宁德县志》记载:茶,西路各乡多有,支提尤佳。明代文人谢肇淛在《五杂俎物部》中写道闽方山、太姥、支提俱产佳茖。清乾隆《福宁府志》更明确地记载,茶,郡县俱有。佳者福鼎白琳、福安松萝,以宁德支提为最。

有专家认为,此时支提茶,有可能是史籍上所记载的腊面茶和芽茶。前者属于蒸青茶、团饼茶,后者是生晒制成。

到十九世纪五口通商之后,随着福州商港开放,茶叶成为闽东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宁德西路各乡的茶园大量开辟,质优量少的支提茶遂隐于历史风尘中,以天山茶为代表的西部山区所产绿茶,不再是少数文人雅玩的珍品,而是行销万里,换回白银,其名声替代了支提茶。因此说,天山绿茶即是脱胎于支提茶,也可以说国际商业贸易的历史机遇,成就了真正的天山绿茶。

4天山绿茶扬名

自古以来,有一条大道,出宁德县城,经由石后乡的石壁岭,逶迤向西北,抵西乡洋中镇,再越鞠多岭通往章后、南坪、际头、留田等地天山茶产区,路途在七八十里左右。此路再经虎贝乡,还可通往古田,乃至建瓯、建阳等地。这是一条盐茶之路。明朝之际,茶叶已成为宁德县西部山区的主要农产品。明万历县志载:茶,西路各乡多有……其地山陂洎附近民居,旷地遍植茶树,高岗之上多培修竹,计茶所收有春夏二季,其获利不让桑麻。 1874年,传教士哈钦森到宁德石后乡一带,亲眼见到山坡上的层层茶园形状如巨大如糖塔简直身处茶区。在此时期大量对外输出茶叶的基础上,清政府于1898年主动开辟宁德三都澳的福海关。此后几十年间,闽东绿茶由此出口欧美,该口岸出口的茶叶最高年份达到全国出口量的30.19%,天山绿茶得以扬名,蜚声海内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抗战初期,宁德县西部山区洋中、石后、虎贝等地产茶量约在一万担(50万公斤),约占全县三分之一左右。1941年,福州沦陷,天山茶销量剧降,此后均不起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叶产销复兴。上世纪五十年代, 天山绿茶制作由炒青改为烘青。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所谓正天山所产茶叶,售价高于平均市价数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宁德茶厂建立,开始创制特种绿茶和高级特种茉莉花茶,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经宁德茶厂的努力,采用正天山绿茶为原料,经过六窨一提工艺,精制成天山银毫,经五窨一提精制成天山春毫,成为全国有名的品牌。其中天山银毫在1989年获国家质量金质奖,天山茶的名声达于鼎盛。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茶区引进多种大白茶与高香品种,因制作工艺不同,形成系列。到2000年前后,天山茶主要名品还有诸如天山雷鸣茶天山雀舌茶天山凤眉茶天山清水绿天山毛尖天山银芽天山毫芽等数十种,均以其优良品质,被收录于上世纪80年代成书的《中国茶经》中,后又录于2004年版的《宁德茶业志》中。用天山绿茶窨制成的天山银毫和天山银毫则成为闽东一地乃至全国最好的茉莉花茶,数获国家和省部级茶业评选大奖,也成为当时出口茶叶中的珍品。

洋中鞠多岭(资料图片)

5天山绿茶贸易

洋中籍茶业专家周玉璠撰写的《古代闽东茶叶史略》一文介绍,在清朝末年,闽东的天山绿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等名茶产地,也形成了贸易集散地,宁德县西乡天山山麓的洋中镇,乃‘天山绿茶’的中心集散地。茶商收购茶叶后,装袋装包,用人力肩挑到沿海濂坑村的铁砂溪码头,船运至三都澳口岸,装上轮船,经此出口世界各国或中国北方;或者直接人力肩挑到福州的茶庄、茶厂加工制成花茶。

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近百年时间,宁德县西部、北部山区绿茶销售旺盛。据周玉璠、缪品枚分别统计,三都澳福海关开关后,1899年到1936年,口岸年均出口茶叶近11万担,天山茶产区距三都码头,路途较近,大量茶叶经此出口外地。1933年,一份《京粤线福建沿海内地工商业物产交通要述》档案,记载当时宁德出产茶为最大宗,每年全县进款一百万元,多产于西部一带。

对于茶农与商人来说,茶叶的收益,从清代早期不让桑麻,到清末、上世纪上半叶,多数年份都属于收益很好的产品。1933年,每担绿茶约合60个银元,1935年,民国政府币制改革,此时宁德每担毛茶山价20.10法币。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货币贬值,但据1946年底出版的《闽茶》记载,这一年宁德县的茶叶春分嫩绿在地每担价格达十六七万元,在天山茶区所产绿茶,价格高于平均价。故而《闽茶》介绍,一时农村金融顿形活跃,农工商人,咸额手称庆。

据乡老回忆,洋中一带最多时有近百家的茶庄、茶行,有些外地商人长住天山绿茶产区。如清同治咸丰年间,有俗称京邦的北方茶商驻此购茶,至今在天山的鞠多岭头,尚存全祥茶庄遗址房基。有的茶商在宁德县城、福州等地,专营西部山区所产绿茶。这些产自宁德县西部山区的绿茶,多以天山绿茶为名头。早期的茶商,在沟通宁德一地与福州的贸易的同时,传播了西方文化如基督教,后期茶商大多也得风气之先,有着雄厚的财力与不凡的见识。这其中,当地茶商较为著名的有洋中村的周洪烈,莒溪村的冯仲杰等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美国侨领冯近凡,就是茶商冯仲杰的儿子。

150多年来,以天山绿茶为代表的蕉城区西部、北部山区茶叶长盛不衰,其天生的优良品质和茶农、茶商的勤勉,给万千民众带来生计,为当地百姓积累了财富,也增加了地方文化的涵意,在新时代,更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

天山绿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天山绿茶,属于绿茶类,不发酵、性偏寒。产于福建省阂东地带的天山山脉,地跨宁德、古田、屏南三县。

其品质特点:条索细长袄匀整,白毫显身,具有三绿(外形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香气浓久清高,回味生甜,浓而臾口,耐于冲泡。

饮用天山绿茶,有哪些功效呢?

1、保护视力:天山绿茶中的多种复合物对眼部组织,尤其是与角膜相关的组织有保护作用。

2、预防痴呆:7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天喝4杯天山绿茶,出现抑郁症症状的几率减少44%。

每天喝2杯以上天山绿茶的老人痴呆几率比每周喝3杯以下的同龄人低一半。

3、抗毒杀菌:天山绿茶富含的茶氨酸可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强5倍;用绿茶水漱口能有效预防牙龈出血和蛀牙。

4、强健心脏:经国外医学学者与一天喝少于1杯绿茶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减少22%,女性则减少31%。

5、延缓衰老:天山绿茶中富含抗氧化剂,有助强化老年女性的腿部肌肉组织,能抗衰老,还有助平衡胆固醇含量,保持体重。

天山共色天山什么意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出自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意思是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天山的意思是天空与山峰。《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天山的形成天山是怎样形成的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呈东西走向,绵延中国境内1700千米,占地57万多平方公里,占新疆全区面积约三分之一。属于比较年轻的山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

天山的形成主要源于造山运动,中、新生代以来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腐冲碰撞的远程挤压效应影响下,发生了陆内俯冲。塔里木块和准噶尔地块相向俯冲天山之下,造成山系的急剧隆升和冲断推覆,在构造重荷作用下,沿着天山南、北山前发育了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这就是天山的形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18215-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