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正文

龙井、毛峰、安吉白茶、碧螺春是怎么加工的

2022-02-28 16:48:06 暂无评论 知识问答

龙井茶的加工工艺


1)鲜叶摊放。鲜叶摊放是制好龙井茶的前提。鲜叶以摊放12小时左右,减重15%-20%,含水量左右时为适度。适度摊放有利于炒制做形,并可节约燃料30%左右。

鲜叶在摊放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有利于龙井茶品质形成的生化反应,如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化合物散发,增进香气茶多酚部分氧化,减轻了苦涩味蛋白质部分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提高了成茶的鲜爽度等,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为成茶优异品质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然而,目前有少数产区为了茶叶能早上市卖高价,鲜叶常常是不经摊放或摊放时间不足即进行炒制,使得成茶色泽暗,香气低,滋味青涩。


2)青锅。青锅是龙井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过程。通过锅温和炒制手法的变换,基本形成龙井茶特有的外形和内质。青锅炒制过程,锅温的控制最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龙井茶品质的优劣。

锅温应掌握先高后低,即下锅时温度160℃左右,随着在制叶含水量的下降,锅温逐渐降低至80℃左右。

青锅初期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使成茶色泽翠绿。中期主要是做形,当叶质转柔软不粘手,在制叶含水量左右时,芽叶的可塑性最强,这时应灵活运用搭、抖的手法,用力由小到大,将芽叶压扁、压平。

青锅后期的目的是将芽叶磨光,需保持一定的锅温,做到热炒,切忌冷炒俗称摸冷锅,否则茶叶品质将受到影响。青锅全过程需14-16分钟。


3)回潮分筛。回潮与分筛是炒制龙井茶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回潮可使芽叶水分重新分布,内外干度一致,便于辉锅时进一步整形,回潮时间40-60分钟。通过分筛分出芽叶大小,分别炒制。头子茶含水量高,应先炒。分别炒制还能保持芽叶完整,减少片末茶含量。


4)辉锅。辉锅是炒制龙井茶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发展香气,并将茶叶炒干,使成茶达到扁平、光滑、香高、味醇、足干的要求。

辉锅过程锅温应掌握先高75℃、后低70℃、再高90℃,用力程度由轻到重再轻,采用抓、推、压、荡等手法,灵活变换使用。

当青锅叶下锅受热转软时,随即将芽叶进一步抓直、压扁、推光,随着芽叶含水量的降低,清香透露时,改用荡的手法,使芽叶大部分茸毛脱落,芽叶色泽鲜活,梗叶干度一致。当芽叶含水量约时,即可起锅,历时25分钟左右。

黄山毛峰的加工工艺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锅投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亦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安吉白茶的加工工艺

采摘。安吉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摊放。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避免阳光。摊放目的,一是散发青气、水份。二是提高茶叶品质。三是便于炒制,摊放时间要适中一般手抓柔软为宜。

杀青。用多功能炒茶机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高温一般在250-300摄氏度左右,防止红梗、黑梗。茶叶下锅后听到炒芝麻似的爆声即为杀青适温。投叶量:投叶量七糟每锅2斤,时间3分钟左右。

理条。杀青后,逐步提高转速,锅内温度降低,时间5分钟,理条要用风机,增加鲜爽度。

烘干。初烘:温度80-9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度左右。

保存。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碧螺春的加工工艺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炒青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以上就是对龙井、毛峰、安吉白茶、碧螺春加工工艺的介绍了,希望等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茶叶的加工。

龙井和毛峰的区别是什么

1、产地不同

2、特点不同

3、制作工艺不同

经验步骤:

    1

    产地不同: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而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带,所以又称徽茶。

    2

    特点不同:龙井茶外形扁平,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致,颜色分绿黄,味道清香,口感香醇;而毛峰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叶呈金黄色。上等黄山毛峰芽尖似”雀舌”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

    3

    制作工艺不同:龙井茶的传统制作I艺相当考究,-斤西湖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叶,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多道工序;而毛峰茶的制作过程则相对简略,主要分为摊青、杀青、揉捻烘焙这4道程序。

龙井和碧螺春哪个耐泡

龙井与碧螺春的耐泡度同为四次,龙井与碧螺春都属于不发酵绿茶,芽叶鲜嫩,前者卷曲成螺,后者扁平匀整,冲泡时第一泡的可溶物质及茶多酚析出60%左右,第二次冲泡通常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因此碧螺春与龙井都能冲泡4次。

碧螺春和龙井哪个好

龙井和碧螺春都属于中国的名优绿茶,龙井属于扁平类的代表,碧螺春属于卷曲类的代表。由于制作工艺、产地、树种等不同,所以口感也是不同的,没有比较的可能性。

龙井是汉族传统名茶,属于绿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由汉族茶农创制于宋代,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西湖龙井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西湖龙井茶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为洞庭山产,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17839-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