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的加工工艺安吉白茶是以绿茶的加工工艺为基础的,主要流程是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理条、初烘、摊晾回潮、复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杀青了。
安吉白茶茶叶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经过“摊放”这道工序之后,就要进行“杀青”了。
杀青即通过高温破坏鲜叶的组织,使鲜叶内含物迅速转化。核心是控制茶叶温度和湿度。
杀青的技术因素包括锅温、投叶量、时间和方法等。这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影响杀青的质量。
1.杀青原则
①高温杀青,先高后低。为了防止酶促氧化作用,杀青锅温必须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使叶温迅速上升到70℃以上,才有利于抑制梅的活性,达到85℃以上才能完全破坏酶的活性,防止产生红梗红叶。
要求鲜叶人锅后叶温在1分钟内达70℃以上。这时锅的温度为250~300℃。
在杀青的后期,应适当降低温度,在200~150℃为好,否则易导致叶温过高而灼焦,产生焦味。操作中,一般靠感观,即以下锅听到有炒芝麻似的爆声即为杀青适温,叶温为前阶段抓一把茶叶在手心,感觉烫但能握住,后期感觉很热,湿度为前期手上感觉有水汽凝结但不过湿,后期应无明显水汽凝结。
形成。一般人锅低速先闷,升温后逐步提高速度保温降温。
③嫩叶老杀,老叶嫩杀。因为嫩叶含水量较高,酶的活性较强,在杀青中所需要的热量较多,受热的时间也要长,若不老杀,容易产生红梗红叶。
老叶水分含量相对少,纤维素含量高,若杀青过老,不仅易产生焦边,而且条索也不易揉紧。
④杀青程度:“嫩叶老杀”减重较大,一般减重率以40%~50%,含水量以58%~60%为宜。在生产上鉴定杀青程度的方法,通常通过感观来判断,适度的特征是:手握叶质柔软,失去光泽变成暗绿色,青臭气散失,清香气透出。进入进一步杀青带理条阶段。
2.杀青技术
采用多功能名茶机杀青。
①锅温:槽体温度达250~300℃。
②投叶量:五槽多用机每锅0.3~0.4kg,七槽多用机0.75~1.25kg。
③时间:用多功能杀青时,开始纯杀青1~2min,后降低锅温杀青带理条5~8min。
④程度:叶色转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无青气、无焦边、无红梗红叶,茶香透露为适度。
注意事项:
①避免锅温过高或偏低时投叶下锅。
②机器转速最低要求茶叶能翻转,在投叶量大或温度低,而达不到要求,茶叶在槽锅内交换不畅时,应手工辅助拨动茶叶,及时调速调温到位。
③每条槽锅投叶应及时调整,根据各槽茶叶的温度、干湿程度,使保持一致。
④杀青叶出锅时的含水量保持一致。
⑤冷机开始炒制,前1~2锅茶叶质量不佳属正常,待整台机器受热均衡后,质量才能稳定,并能越炒越好。
福鼎白茶的加工工艺
福鼎白茶是以白茶的加工工艺为基础的,主要流程是
1.鲜叶原料要求;
2.鲜叶萎凋关键技术;
3.轻揉捻;
4.烘焙;
5.拣剔;
6.复火;
7.包装,其中最重要的是萎凋工艺。
萎凋是福鼎白茶加工中的第1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萎凋的目的除了蒸发鲜叶水分,达到一定干度要求之外,还伴随着鲜叶内含物发生缓慢水解、氧化等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白茶特有的外形内质特征。萎凋的方式有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与热风加温萎凋3种。
A.室内自然萎凋
环境条件:室内自然萎凋的场所要求四面通风,无日光直射。春茶室温18~25℃,相对湿度70%~80%;夏秋茶室温30~32℃,相对湿度60%~75%。工艺流程:开青→萎凋架→静置萎凋→七成干→并筛→八成干→并筛。
萎凋时,鲜叶老嫩要分开,并及时进行。摊叶要轻快均匀,俗称“开青”或“开筛”,每个水筛摊叶量0.5~1.0kg(春茶每筛0.5~0.8kg,夏秋茶1.0kg),不重叠,不翻动。萎凋叶萎凋至七成干时,即当青气减退,毫色发白,叶色转灰绿,叶尖翘起呈“翘尾”状,叶缘垂卷时,进行第1次并筛即2筛并1筛,
主要是防止贴筛,促进叶缘垂卷;
萎凋叶萎凋至八成干时进行第2次并筛即再2筛并1筛,堆厚10~15cm,主要是促进转色。2次并筛萎凋总历时35~45h,第2次并筛后继续萎凋12~14h,当梗脉水分减少,叶片微软,叶色转为灰绿,达九成五干时,即可下筛烘焙。
B.复式萎凋
所谓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复式萎凋全程进行2~4次,每次20~25min,历时1~2h日光处理。在春季早晚日光不强时轻晒,日照次数和每次日照时间长短应以温湿度的高低而定。春茶初期室外温度25℃,相对湿度65%左右,每次晒25~30min,晒至叶片微热时移至室内萎凋;春茶中后期,室外温度30℃,相对湿度57%左右时,每次日照时间以10~15min,即移至室内自然萎凋至适度。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64%~80%,萎凋总历时48h左右,并分别于32h和40h左右进行2次并筛,至萎凋适度。
C.热风加温萎凋
萎凋室内装设热风装置,萎凋间的室温应控制在29~35℃,湿度65%~75%,历时18~24h。温度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即开始加温1~6h,室温29~31℃;7~12h,室温32~35℃;13~18h,室温30~32℃;18~24h,室温29~30℃。当萎凋叶含水量达16%~20%、叶片不贴筛、茶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为深绿、芽尖与叶梗显翘尾、叶缘略带垂卷、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由于加温萎凋时间偏短,内含物转化不完全,因此应进行一定时间的堆积后熟处理。堆积厚度25~35cm,堆中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历时2~5h;当叶色由碧绿转为暗绿或灰绿、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烘焙。
综上,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加工工艺的区别真的很大。

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有何不同
1、产地区别
安吉白茶主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主要分布在递铺镇(递铺街道、昌硕街道)、溪龙乡、皈山乡(孝源街道)、天荒坪镇、梅溪镇等地区。其中,溪龙乡黄杜村被称为中国白茶第一村。
福鼎白茶主产于福建省福鼎市,主要分布在点头镇、磻溪镇、管阳镇、太姥山,福鼎白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
2、属性区别
茶叶分为黄茶、白茶、乌龙茶(青茶)、黑茶、黄茶、红茶六大茶类。
安吉白茶属于绿茶类别,不发酵。取名白茶,主要是因为其茶树为白叶一号白化茶树品种,而其工艺的绿茶工艺,因此实属绿茶。
而福鼎白茶属于白茶类别,轻微发酵。福鼎白茶包括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寿眉等茶品。
3、工艺区别
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自然、简单、独特,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鲜叶采摘后,放置在竹筛上,不揉不捻,自然晾晒辅之室内萎凋,进行缓慢的前期轻发酵。后期经过低温烘干,成茶后放入纸箱密封存放,进行后期的自然转化。
而安吉白茶的工艺是典型的绿茶杀青工艺。鲜叶采摘之后,经摊青、杀青、理条搓条、摊凉、初烘、焙干、整理等工序制成。新叶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摊放,然后按照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杀青,在这之后是整形理条,最后烘干,安吉白茶就全新出锅了。
4、口感区别
在口感上,福鼎白茶(白牡丹)毫心多肥壮,叶背多茸毛,内质香气鲜爽,毫味浓,滋味鲜爽微甜,汤色杏黄明亮,轻轻啜饮,令人心旷神怡,有淡雅醇香 ,毫香幽显的独特品质。
安吉白茶外形细秀,形如凤羽,颜色嫩绿泛玉色,冲泡杯中叶张,茎脉翠绿,汤色嫩绿明亮,叶肉玉白,鲜醇甘爽,香高持久。
安吉白茶是白茶吗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属于绿茶系,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安吉白茶是一种汉族名茶,产自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北宋庆历(1041-1048年)年间:“白叶茶,芽叶如纸,民间大重,以为茶瑞。”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自有这个记载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没有再发现过白茶。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弥足珍奇。
安吉白茶属于白茶吗
安吉白茶属于绿茶,而不是白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安吉白茶采用的是烘青和炒青的杀青工艺,也正是绿茶的制作工艺,又和绿茶一样未经任何发酵,所以安吉白茶属于绿茶类。
安吉白茶属于绿茶,为什么取名为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之所以名字含有”白茶“是因为它的树种叫做“白叶一号”。这种茶树比较奇特,环境温度在23度以下,长出的芽叶偏白(如下图,你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采摘芽,制作成芽茶,就是我们熟悉的凤形安吉白茶了,因此取名安吉白茶。
它以氨基酸含量高著称,氨基酸含量高就会比较鲜爽甘甜,有一种滑顺巴士的感觉。但是,环境温度一旦在23度以上(炎热的夏天),茶树长出的叶子就更加翠绿绿,而白色的特征就逐渐消失,此时采摘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再通过龙井的制作工艺进行炒青,就叫做白茶龙井,喝起来就是龙井的那股浓浓的超好闻的豆香味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15138-0.html
- 上一篇: 信阳毛尖品牌
- 下一篇: 油气储运工程大专考一建工作年限是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