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香气特点
碧螺春的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茶吸果味,果熏茶香,所以碧螺春有一种特殊的果香味。洞庭碧螺春香气浓烈,因为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加上洞庭的特有水土,所以,洞庭碧螺春的清香带花果香。其他碧螺春则香气不足,新茶也有一点香气,但没有清香和果香,外地碧螺春有奥土气,有青叶气。
碧螺春的口感特点
碧螺春滋味浓醇甘厚,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开水泡开后,茶汤色泽碧绿而明亮。
碧螺春品质特点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是很不错的绿茶饮品,值得细细品饮。

云南碧螺春的香气特点
云南碧螺春的香气呈板栗香且馥郁,香气高扬纯正持久,杯中挂香,水中留香,其干茶卷曲成螺,亮泽度高,整体匀整,汤呈金黄,白毫丰富,汤中沉淀物较多,不透亮,茶汤滋味厚重,略苦,回甘明显,叶底少有红片,嫩度高,柔软润泽,耐泡度高。
云南的碧螺春原料是大叶种,口感浓。虽然同是碧螺春,口感上和洞庭碧螺春差别比较大。
洞庭碧螺春芽叶较小,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匀整,满披茸毛,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
云南碧螺春外形条索粗壮,紧结匀整,色翠绿,滋味浓厚,不如洞庭碧螺春香,但比洞庭碧螺春耐冲泡。
云南碧螺春,品饮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或用70~80°℃的开水冲泡。
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
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始于明代,最初叫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又因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碧螺春属于绿茶
1、碧螺春属于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产于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因此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绿茶按照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青、炒青、洪请以及晒青等四大类,而碧螺春则属于炒青绿茶。
2、碧螺春在唐代时期曾被列为贡品,制作时需要在0.5公斤中选取6~7万个茶芽,主要制作工序是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炒至后的碧螺春,白毫显露,色泽银绿,清香袭入,是中国名茶之一。
3、传统的碧螺春在保存时采用纸包的方式,将块状的石灰、茶叶间隔置于缸中,加盖密封储藏,目前人们大多采用塑料保鲜袋保鲜的方法,将碧螺春分层扎紧,隔绝空气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10897-0.html
- 上一篇: 信阳毛尖真假鉴别方式
- 下一篇: 白茶收藏白牡丹还是贡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