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好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的猴坑一带,是出产太平猴魁的地方,看名字就知道了,茶叶取太平县的“太平”和猴坑的“猴”“魁”字则有着“最高”“最好”的寓意。
太平猴魁被誉为茶中“绿黄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太平猴魁的珍贵就在于它不可复制性的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常年生长在雨雾环绕的密林茂竹间,常伴有红杉幽兰,山泉涓涓而过,叮咚清幽,这造就了太平猴魁绝佳的生长环境。
茶树品种好
太平猴魁以当地的柿大茶鲜叶为主要原料,当地的茶树品种九成以上都为柿大茶,叶片大、色泽绿、茸毛多,是最适合用来制作猴魁的。
制作工艺好
作为黄山茶叶中最金贵的一种,除了对生长环境有高的要求外,采摘也是一门学问。在绿茶中,太平猴魁简直就是“大老粗”,别的绿茶以小以嫩为贵,以早以新为上品,而太平猴魁却要晚摘,等到谷雨了,等到都一芽三四叶了,茶农才将它摘下来。
太平猴魁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杀青
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100克。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毛烘
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杀青叶摊在烘顶上后,要轻轻拍打烘顶,使叶子摊匀平伏。适当失水后翻到第二烘,先将芽叶摊匀,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茶叶,使叶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边烘边捺。第三烘温度略降。仍要边烘边捺。当翻到第四烘时,叶质已经干脆不能再捺。至六、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足烘
投叶量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要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经过5一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复焙
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切忌捺压。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5]
传统的太平猴魁制作非常考究,每一道工序都极其繁杂严谨,从猴魁的生长环境的优化,到鲜叶的采摘摊青,再到茶叶的杀青毛烘,然后在经过多次的复焙,最终才能奉上一杯纯真的猴茶。
优良的环境、珍贵的树种、传统的工艺造就了独一无二太平猴魁,再加上绝佳的口味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说它是“绿茶至尊”最合适!

太平猴魁是不是绿茶
1、太平猴魁是绿茶。
2、六安瓜片是安徽名优绿茶之一,为不发酵茶,亦是尖茶的代表,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太平县的猴坑一带,其茶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誉,其茶外形扁平挺直,自然舒展,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香气仙灵高爽,兰花香馥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且独具”猴韵“。
太平猴魁为什么叫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为什么叫太平猴魁:王魁成为猴岗地区的茶农,擅长茶叶加工,之后在一处叫泼水凼的高山茶园选出壮挺的一芽二叶进行制作,制出的干茶品形端正质量高,称为王老二魁尖,因该茶品质为尖茶魁首,创始人叫魁成,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故此茶称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的历史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黄山北麓太平县附近的一位山民上山采茶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味。
他在四周到处察看了一番,却什么也没发现,他不死心,又细细寻觅后,终于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发现了几丛嫩绿的野茶,而香气就是那里传来的。
他想爬上采一些,却又无藤可攀,无路可循,只得怏怏不快地离去。
在后来的日子,那股清香和那些嫩味总是让他无法忘怀。
后来,他训练了几只猴子,终于采到了那些茶叶。
从那之后,每到采茶季节,他都会让猴子去攀岩采摘,品尝之后称其为“茶中之魁”。因为这种茶叶是猴子采来的,后人干脆取名为“猴魁”。
太平猴魁简单介绍
1、太平猴魁在泡茶前,不需要洗茶。洗茶的目的是将茶叶上的浮灰或者残留物清洗掉,但是太平猴魁的制作过程相对干净,不用洗茶。
2、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是尖茶中的极品,主要产自于安徽太平县一带。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着“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相对于之前的传统种植,现在太平猴魁产区很多都是有机产区,很少会在茶叶生长的过程中喷洒农药,因此,在喝太平猴魁的时候,可以省略洗茶步骤。但是从卫生的角度来说,清洗一遍茶会更加的卫生。
太平猴魁的茶汤回味甘甜,即使放置的茶叶过量,而不会出现苦涩的口感。泡一杯正宗的太平猴魁主要有四个步骤,分别是煮水、温杯、投茶和泡茶,这样泡出的茶,会带有一股清香,喝的时候才有醇鲜甘爽的滋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10085-0.html
- 上一篇: 茶叶小白(学生族)怎么喝普洱茶以及冲泡?
- 下一篇: 新历2021年5月16日生的属牛男好名怎么取